为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日前,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6个实施方案,同步实施高原特色农业、中药材、文旅、养老服务、绿色能源、劳动密集型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构建“一县一业一培训”精准赋能体系,旨在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技能要素支撑,助力培育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文旅名县、口岸强县,推动兴业、富民、强县一体发展。

分类实施培训项目

云南省坚持“产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紧扣县域经济产业主攻方向,分别选取部分产业优势明显、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的县(市、区)重点推进。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按照每个培训项目重点县(市、区)200万元的标准予以保障。

高原特色农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聚焦花卉、咖啡、蔬菜、水果、坚果、茶叶、牛羊、生猪等优势产业,全省培训5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培训3万人次以上。举办高原特色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省级高级研修项目8期、培训400人次。

中药材产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针对集中药材产业种植、加工、营销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全链条发展面临的突出短板和关键弱项,全省培训5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培训3万人次以上。

文旅产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聚焦“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业态分布,全省培训民宿管家、酒店服务、景区管理、文旅创意等技能人才5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培训3万人次以上。

养老服务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养老护理员、医疗护理员、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养老服务领域技能人才专项培训5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培训3万人次以上。

绿色能源产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聚焦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绿色能源产业领域技能人才需求,结合“绿电+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从急需紧缺的能源生产、设备制造、运行维护、安全保障、材料制备等涉及职业(工种)入手,全省培训5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培训3万人次以上。

劳动密集型产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促进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服务纺织服装、五金、家具、消费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全省培训20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培训3万人次以上。

推行项目化培训模式

六大产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依托就业“幸福里”社区、零工市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劳动者培训意愿,形成动态培训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项目、揭榜挂帅方式择优确定培训机构,引导群众根据就业目标选择培训项目。

同时,将推进“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项目化培训模式,构建企业“订单”、人社部门“派单”、培训机构“接单”、培训学员“点单”的工作体系,推行定点、定向、定岗培训,推动培训和就业协同联动。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还发布《2025年云南省特色优势产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第一批)》,涉及100个职业(工种),对纳入特色优势产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的,培训补贴标准可上浮30%。

持续深化产教融合

六大产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将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相关企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市场化培训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着力优化面向产业链的技能人才供给。

高原特色农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将联合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为全省鲜切花种苗研发、智慧种植、标准化采后处理、花卉质量标准制定、花卉技术推广等技能提升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强化全产业链技能人才培养,助力打造世界一流鲜切花产业。

中药材产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将联合云南白药集团开发培训课程,开放培训资源,为全省技能提升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依托云南白药集团、省中药产业协会和“一品一链”企业,开发“中药材趁鲜加工”“中药材GAP管理”“中药材追溯”等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逐步补齐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培训评价职业(工种)。

此外,云南还将统筹开展特色优势产业劳动者薪酬专项调查,科学形成分产业、分工种、分等级的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适时对外发布。对高原特色农业、文旅产业开展技能人才最低工资集体协商试点,推动解决部分行业技能劳动者收入偏低的问题。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开展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促进从业人员收入稳步增长,推动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记者孙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