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半个月内,同一个外卖站点两名骑手接连猝死,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竟是连襟关系。

死者手机里的跑单记录显示,去世前三天,袁文每天工作超11小时,最高一天跑70单。

一个大家庭的两位顶梁柱轰然倒塌,留下的不仅是孤儿寡母,还有一连串待解的疑问……





“拼命三郎”的最后一程

五月的枣庄本该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但周丽家里却接连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

4月23日,妹夫梁军在去往饿了么门店的上班路上猝然昏倒,再也没有站起来。

5月4日,丈夫袁文还没出小区门就倒在了送餐路上。



两个46岁上下的男人,在短短十天内相继离世,死因都是“呼吸心跳骤停”,也就是所谓的猝死。

令人唏嘘的是,这对连襟同在一个外卖站点工作。47岁的袁文和46岁的梁军,一个跑了5年外卖,一个跑了3年。两人都是家里的经济支柱。

如今,两个家庭突然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留下年迈的老人和正在上学的孩子。



袁文的妻子周丽记得,丈夫出事那天特别突然,中午的时候他们一家人还未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吃午饭,可丈夫前脚刚和她道别出门,没多久就不行了。

“刚骑上电动车去上班,还没出小区就死了。”

回忆起丈夫的突然去世,周丽痛苦万分。翻看他们的送餐记录,我们或许能找到悲剧背后的蛛丝马迹......



70单背后的生存困境

袁文的手机里,跑单软件记录着他生命最后三天的轨迹:

5月1日48单、5月2日59单、5月3日70单,每天在线时间都超过11小时。

即使他已经这么拼了,可袁文每月的工资也不过三五千,只能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的开支。



而梁军每月多挣千把块,却要还房贷、供两个孩子读书。

在这座小城,外卖骑手的单价只有4.2元,跑70单才能勉强覆盖全家开销。

“枣庄单子少,不拼命跑根本挣不到钱。”

周丽回忆说,丈夫经常工作到凌晨,节假日几乎从不休息。今年春节7天假期,袁文只休息了1天。



更令人心酸的是,站点规定“节假日不准请假,请假扣200元全勤奖”。

所以,就连妹夫梁军的葬礼,袁文也只敢请两天假,周丽说:他怕扣钱,更怕断了家里的口粮钱。

悲剧发生后,更让家属崩溃的,是两位连襟骑手每月被扣的260元保险费,明明扣了钱,却查不到保单,连赔偿都难以拿到。



260元保险费的“失踪谜案”

“公司每个月都扣260元保险费,现在却连保单都拿不出来。”周丽的话道出了最令人愤慨的事实。

悲剧发生后,周丽曾多次向站点索要保单,得到的答复始终是“找公司”。

而公司客服则像踢皮球:“登记信息”“专员处理”,却无人出示任何纸质文件。

家属多次前往站点索要劳动合同和保险凭证,得到的只有推诿和拖延。



更讽刺的是,饿了么官方曾宣称,2023年起在7个省市启动“新职伤”保险试点,2024年投入2亿元保障骑手权益。

但现实是,当真正需要保障时,家属连最基本的保险合同都看不到。

这意味着两人的死亡不能被认定为工伤。家属可能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



这让人想起2021年北京骑手韩某伟猝死事件:平台每天扣3元“服务费”,实际仅为骑手购买1.06元的意外险。

如今在枣庄,同样的剧情重演:骑手用血汗钱买“保障”,出事时却连保险公司名称都不知道。

那公司每月被扣除的保险费,到底去了哪里?



被模糊的劳动关系

深入调查发现,很多外卖骑手都被注册为“个体工商户”,这种操作巧妙地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商业合作”。

平台借此规避了社保缴纳义务,而骑手则失去了作为劳动者应有的保障。



这种模式虽然合法,但明显有违公平原则。骑手实际上接受平台管理,遵守平台规则,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劳动者权益。

更荒诞的是,即便骑手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接受站点统一管理,他们依然被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

这种身份认定上的模糊,让维权变得异常艰难。



破碎的家

在周丽家中,7岁的小女儿还在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23岁的大儿子不得不中断打工回家帮忙,18岁的二女儿面临高考,而年迈的婆婆需要长期服药。

隔壁妹妹家的情况同样艰难:两个孩子还在上学,房贷还有十几年要还。

两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为顶梁柱的突然离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模糊的劳动关系,类似的用工模式正在多个新兴行业蔓延。

从网约车司机到快递员,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被困在“灵活就业”的光环里,实际却享受不到应有的保障。



两位骑手的离世不该只是短暂的热点新闻。他们的故事应该促使我们思考:

在享受便捷外卖服务的同时,我们是否忽视了那些风雨无阻的送餐人?

改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或许可以多一份理解和耐心。

因为每一个外卖订单的背后,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也有家人,也有梦想,也值得被温柔以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