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永宽
小高从机关回到了原单位。
朋友说,叫你不要去,你偏要去。你以为机关干部那么好当吗?你性格特别直,说话不藏生(老家俗话是有什么说什么),只有老老实实的当工人,根本不适应机关工作,你看机关的那些干部说话办事哪一个不是精明捉到鬼?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青峰山矿山远离市区,一张市报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才能看到,矿广播站只能转播省城广播电台广播,那时政治思想领先,矿党委对宣传工作抓得很紧。卷扬工小高二十多岁,因为喜欢写作,参加了青峰山矿里举办一期通讯员学习班,组织了十篇广播稿,由宣传部派人送到省广播电台,只有小高一篇被省台选中了。有一天傍晚,省台下午六点半钟对工人广播时间,现在播送青峰山铜矿工人高某某的文章,题目是《皖南山区的明珠-----青峰山铜矿》矿山广播站的声音在五里矿区回响,第二天早上六点半重播。小高一举成名,被矿宣传部借调任通讯干事。小高勤奋好学,稿件不断地在市报采用,矿党委领导高兴,李部长更是喜欢小高。
矿山举办诗歌比赛,当时李部长让小高主编稿件。所有的来稿李部长先看了一遍,然后叫小高选编,时间控制在二个小时内,诗歌最多只能选用二十篇左右。
小高审稿时把副书记的"顺口溜"抽了出来。
你这不是让我为难吗?李部长敲着桌面:领导的面子就是机关工作的里子!党委副书记的诗,不怎么好也要选上。要我怎么说你啊?我也认为这不是好诗,但是他是领导啊!
小高选用了机修车间工人小王的诗,他认为这首诗刻骨铭心,发人深省,作者没有对在矿山井下牺牲的父亲刻骨铭心的爱是写不出如此感人肺腑的好诗。
李部长说,这首不能参加朗诵会,太悲观了。小高固执已见:真正的好诗不能选,不是诗的反而要选,那么标准呢?部长说,选用这首诗容易造成负面影响,领导听了会不高兴。什么标准不标准!小高你年轻幼稚,你不懂政治。
青峰山矿党委提出口号:跑步学大庆,九个月建成大庆式企业,而且用大红纸写出来贴满了矿区交通要道。学大庆怎么能跑步?小高是个楞头青,他想自己作为青年职工应该有责任向矿党委提出这种口号不慎重不严肃,并希望矿党委收回这个口号,免得造成不好印象。
小高的言论传到了党委书记的耳朵里。
李部长直接找到小高:你真是楞头青,竟敢对党委提出的口号发出疑问。小高说,党委提出的口号不是不对,而是不慎重不严肃,学大庆的本质是学习大庆的创业精神,怎么可能用跑步两字代替?矿党委书记听了非常不高兴。对李部长说,这小高怎么这样的幼稚,叫他回原单位上班去。
那一天李部长特地把小高叫去他的办公室,说,小高,你是张副主任和我把你选来的,我们真是舍不得放你走。可是没有办法,怪你这个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真是不成熟,幼稚。你还是暂时回原单位上班去,你来我们这里几个月时间,我看你是我们矿山难得的笔杆子,以后肯定有机会再到机关来。
小高几个月前也不想来机关,甚至几天晚上没有睡好觉。他的稿子在省广播电台广播后,他在负190米开卷扬,机关干部下井劳动,政治处张副主任来到卷扬机房休息,问小高你的文章省电台广播了你知道吗?他说知道,并问他什么文化程度,是否愿意到机关去工作,他说考虑考虑。下周六干部劳动,张副主任又来问他考虑好了没有。小高说,我老婆孩子在老家农村,生活困难,在井下当卷扬工,粮食每月定量42斤,每天保健票二角伍分,每月大夜班有四块多元的夜班费。暂时不想去。张副主任说,再给你十天时间你再考虑一下。小高给家乡公社党委书记的表哥写信,表哥来信把他骂了一顿:你这人真是不识抬举,只看到眼前芝麻大的利益,矿里领导想提拔你,你却往后赖,不想坐轿子(人抬着走),只愿意做屎掩子(老家装屎的工具)。
当张副主任下井劳动第三次征求他意见时,他愉快地答应了。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先来机关试试,自己当工人不一定适应机关工作。于是借调到宣传部当上了通讯报道干事。
小高想,半年来在宣传部门工作自己没有过错,却被领导不理解心里不舒服,他又给表哥写信,说了自己的苦闷,表哥来信说,你不是一般的幼稚,是太幼稚了!
卷扬机房的铁门依然油腻腻的。高志强摸着熟悉的操纵杆,听见广播里正在播放新来的通讯员写的稿子。
后悔吗?老工友递来搪瓷缸,茶垢在杯沿结成了深褐色的环。
小高望着巷道深处闪烁的矿灯,想起小王那首被毙掉的诗。他突然笑了:至少......我还能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