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没见过谈判还没开始,对方就亮出底牌的?特朗普开口就是一句,对中国征收80%的关税是合理的。这句话正是特朗普在中美贸易谈判前夕自在社交媒体上设定的谈判标准。
问题是,如果一开口就要80%,这还叫谈判吗?还是又一场精心布置的政治表演?还是那句话,别被表象迷惑。特朗普口中这句80%关税看似合适,看似疯狂,实则可能有三成玄机。
第一,心理战术,就是设高价留空间,这是谈判心理战的基本技巧。特朗普故意把底线说得极端,是在制造如果最后只收40%,那中国已经占便宜了的错觉。
第二,对内动员和对外施压。特朗普政府现在正在面临通胀、制造业回流受阻、科技脱钩进展受阻等多重挑战,反攻是目前唯一可以迅速凝聚控制的手段。
第三,未来筹码置换。他释放可以下调的信号,表面上让步,实则是把关税当筹码,可能想换取中国在汇率、投资准入甚至对外结盟等更深层的利益交换。
但真正高明的是,就在大家被80%这个数字搞到云里雾里的时候,特朗普又画风一转,补了一句:“当然,最后又备份特定。”什么意思?他有没有可能在干这样三件事?
第一,保留回旋余地,就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避免背上谈判破坏者的锅。
第二,角色错位演戏,强人丢出极端立场,引发注意。财政部长出来扮演理性中间人,营造专业氛围。
第三,制造不确定性,你无法判断美方底牌,因为角色变换太多了,谈判节奏就掌握在美国人手里。
所以这不再是一场单纯的贸易对话,而是一出由特朗普编剧、本人主演的策略剧本。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响应降温信号,而是保持高度警惕,甚至在外交视频中引用“所有霸凌者都是纸老虎”。这也透露几个关键点。
首先,中国很清楚,这是谈判的谈判,并没有真正要解决问题,而是试探彼此底线。
其次,中方反击的是三位数关税,并没有退让。
再有可能是在为实践做战术准备,评估美方真实动机。在应对美方极限施压的同时,中国也在不断拓展朋友圈,强化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和抗风险能力。
接下来我们从更高的视角来大胆猜测一下这场谈判。
首先,美方的目的可能并不是解决贸易赤字,而是要用规则逼中国接招,从而测试中国在陈列同构和联盟协调能力上的反应速度与策略。
其次,谈不成也没关系,只要能逼住中国的立场,就能推动欧洲、日本甚至墨西哥等进一步靠近美国供应链。
再有,把贸易谈判变成了外交战位测试场,核心不是结果,而是立场。这可能才是80%关税的真正意图——设局,而不是谈判。
所以我们普通人真正该看到的不只是一次关税加价,而是一场关于全球供应链主导权的深层博弈,以及新秩序测试演练。不要以为这只是国家间的对决,每一个结果迟早都会折射到我们头上。
如果中美始终难以降温,那些扎根中国的外资制造业会被推向去中国化的更高门槛。如果谈判桌上的筹码换成了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承诺或跨境数据的让步,未来受约束的或许就是我们的财富管理能力。
那如果这是一场新冷战的信号测试,让比判断输赢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读懂这些信号,并在趋势来临前做好准备。真正明显的从来不是对话,而是误判,尤其是在这个风向说变就变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