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11日,德国乒坛传奇蒂姆·波尔在接受网易体育专访时,深情回忆起去年在中国赛场的谢幕之战,这位44岁的欧洲乒坛常青树特别提到赛前与中国选手王楚钦的一次训练互动:“他主动邀请我一起训练,我们只打了一局,但赢下那局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让我的,但必须说,这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力量。”波尔更以过来人的身份寄语王楚钦:“他已经是乒坛的大明星,我认为当他放下压力、能完全释放自己能量时,他就是当今最强球员!”



2024年6月的重庆冠军赛,是波尔职业生涯中“在中国的最后一战”,在这场与17岁法国新星费利克斯·勒布伦的1/8决赛中,波尔以五局鏖战惜败,赛后含泪告别中国赛场,称这片土地为“第二故乡”,而鲜为人知的是,赛前王楚钦主动邀请波尔共同训练,这场跨越代际的互动成为波尔职业生涯尾声的温情注脚,波尔坦言,这场训练不仅帮助他调整状态,更让他感受到中国乒乓球队的尊重与传承精神,“他们(中国选手)不仅是强大的对手,更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波尔的职业生涯堪称一部与“中国乒乓王朝”交相辉映的史诗,2002年,21岁的他在济南世界杯决赛中击败偶像孔令辉,首夺世界冠军,一战成名,此后二十余年,他与中国乒乓球的六代主力交锋:从刘国梁、马琳,到马龙、许昕,再到如今的樊振东、王楚钦,他始终是欧洲乒坛对抗中国队的核心力量,被誉为“最懂中国乒乓球的欧洲人”;他的成就不仅限于赛场:2015年与马龙组成跨国组合“马可波罗”征战世乒赛,开创乒坛“以赛会友”的新范式;职业生涯晚期仍以43岁高龄征战巴黎奥运会,成为国际乒坛“常青树”的标杆,波尔用行动诠释了何为“超越胜负的体育精神”,他曾在采访中坦言:“比金牌更珍贵的,是对这项运动始终如一的执着。”



波尔对王楚钦的赞誉,既是对其实力的认可,亦是对其成长路径的深刻洞察,作为国乒新生代领军人物,王楚钦近年来屡次承担着男单、男双、混双三线作战的重任,在2024年新加坡大满贯中更被刘国梁委以“头号核心”角色,然而,高强度赛事与舆论压力也曾让他陷入低谷,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单止步32强、亚锦赛爆冷负于伊朗小将等挫折,暴露出心态波动对技术发挥的制约



波尔的寄语直指职业体育的本质矛盾:顶级运动员如何在“求稳”与“求胜”间找到平衡,王楚钦在2025年亚洲杯的蜕变印证了这一观点,从小组赛鏖战五局的艰难开局,到决赛零封梁靖崑的统治级表现,他通过“减少训练量、增加战术思考”实现了心态突破,展现出收放自如的比赛气质,正如波尔所言,当王楚钦不再被“必须赢”的执念束缚,其技术体系中标志性的“凶稳结合”才能真正释放威力



波尔对王楚钦的期许,映射着乒坛两代强者间的惺惺相惜,这位德国老将的职业生涯,始终与中国乒乓球的发展脉络紧密交织:他既是挑战者,也是见证者;既是竞争对手,亦是文化桥梁,当他以“第二故乡”定义中国时,传递的不仅是个人情感,更是体育跨越国界的力量;而对于王楚钦而言,波尔的赠言恰似一面明镜:顶尖运动员的终极较量,往往在于心境的澄明,当技术臻于化境,“放下压力”并非消极的自我放逐,而是以更从容的姿态拥抱竞技本质



这份寄语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技战术指导,它提醒我们,体育精神的真谛不仅在于攀登巅峰,更在于传承中绽放的人性光辉,当44岁的波尔与25岁的王楚钦在训练馆击掌相笑时,乒乓球台上跃动的,是一代代追梦者永不熄灭的热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