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机器人
“快看,机器人又开工啦!”在宣威至富源高速公路K15智慧梁厂,在观察员的注视下,双臂双工作台焊接机器人迅速进入状态,焊花四溅,一片盖梁钢筋骨架精准成型,耗时仅3分钟。而在过去,一套盖梁钢筋骨架,需要4个工友动手2个小时才能完成焊接作业。
据介绍,宣富高速二分部桥梁占比达30.43%,制梁任务艰巨。K15智慧梁厂建成的投运,成为预制梁板施工的关键保障。该梁厂长323米、宽33米,配备先进设备,宣富高速项目团队通过技术创新与产线升级,打造出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生产线,突破传统生产局限,实现自动化连续作业与数字化精准管控,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
智慧梁板场
“锯切、镦粗、车丝、打磨一体机与数控钢筋笼滚焊机协同作业,赋予平台机械性能智能化,多优化平台组合实现钢筋加工智能化。”宣富高速项目质检部部长谭敬文介绍,这座智慧梁厂承担698片预制梁板的生产任务,截至目前,已累计产梁565片,可持续供应剩余桥梁梁板架设需求。
在K15智慧梁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区域,这里以数据驱动流程革新,实现全过程管控及可视化指挥调度。智慧梁厂管理系统实时采集孔道压浆数据、预应力张拉数据,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与超标报警,确保每片梁生产质量。数字梁厂系统借助BIM数据看板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BIM+GIS等技术,实现关键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和监控,数据可视化成效显著。智慧梁厂云平台集成信息化系统,完成梁板全生命周期追溯数字化,从制梁到智梁的蝶变已然实现,目前数智应用下的宣富高速梁板架设已完成19.39公里,占总体工程量的74.27%。
智慧梁厂的信息化管理
在安全领域,宣富高速项目同样展现出数智化的强大优势。以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嵩皮坡隧道为例,项目团队结合数智化应用,聚焦隧道人车分流管理、人员无线定位、实时气体监测等智能管控措施,筑牢安全生产防线。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IoT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实现高边坡稳定性监测,满足全生命周期监测管理要求。在隧道施工人员定位方面,运用无线增强基站与安全帽内置定位芯片实时跟踪;气体监测方面,开挖台车上固定氧含量及有毒有害气体监测设施,数据实时传输至平台,实现无线预警功能。数智化安全的管理体系落实,实现了施工步距自动监测预警,通过逃生管道改进设计,确保逃生管道及应急物资设置常态化,截至目前,保障了人员零伤亡目标,4月15日,嵩皮坡隧道右幅顺利贯通。
如今,宣富高速建设正酣。数智化生产线上,设备高效运转;信息化管理系统内,数据精准跳动;安全防控体系下,施工稳步推进。宣富高速正以扎实有力的步伐,向着早日竣工通车的目标迈进,为区域发展架起智能、高效、安全的交通要道。
云南网记者李承韩通讯员李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