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问题这些年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热点,尤其是最近几年,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国际社会对这一块的局势也越来越关注。美国作为军事超级大国,它对台海的态度和策略自然是大家讨论的焦点。

最近,美国一些智库抛出了一堆关于台海冲突的分析报告,里面有个说法:一旦台海爆发冲突,或将全面轰炸中国,重点瘫痪这些目标。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是美国智库里一个挺有名的机构,这帮人在2023年1月出了一份报告,标题是《下一场战争的第一次战役:模拟中国入侵台湾》。这报告不是随便瞎写的,而是通过一种叫“兵棋推演”的方法弄出来的。

兵棋推演就是一群专家模拟战争场景,设定各种条件,看看打起来会怎么样。这种方法在军事规划里挺常见的,相当于提前“演练”一下。

CSIS的报告假设2026年中国对台湾动手,然后分析美国和它的盟友会怎么应对。他们搞了24种不同的情景,考虑了各种因素,比如美国介入的速度、日本参不参与、台湾自己能扛多久等等。结果呢,大部分情况下,美国加上盟友(主要是日本)能保住台湾,挡住中国的进攻。但这胜利可不是白来的,代价特别大。



具体数字在报告里算得很细:美国可能会损失10到20艘军舰,包括2艘航母,200到400架飞机,还有好几万士兵。台湾这边更惨,经济基本被打垮,基础设施全毁。

中国也不会好过,损失几百艘舰船和飞机。如果入侵失败,还可能有几千到几万的战俘,这对大陆的政权稳定都是个大威胁。听着就觉得这仗打得血淋淋的,谁都讨不了好。



CSIS的推演里,美国和盟友的打法不是真要把中国大陆炸个遍,而是挑关键的地方下手,尽量削弱中国的军事能力。这些“重点瘫痪目标”主要是空军基地、导弹发射场、指挥中心这类军事设施。

挑这些地方的原因很简单。比如空军基地炸了,中国的战机就起不来;导弹发射场没了,长程打击能力就废了;指挥中心瘫痪,军队的协调就乱套。

这种打法叫“有限打击”,目标是打疼对方但不彻底撕破脸。报告特别强调,美国不会去轰炸中国的城市或者民用设施,因为那样风险太大,很容易把冲突升级到核战争的级别,谁都不想走到那一步。



光看推演,好像美国挺能打的,但CSIS还有另一份报告,叫《战时环境中的空箱子:美国国防工业基础的挑战》,把美国的短板暴露得明明白白。这报告说,美国的军工体系有大问题,压根儿没准备好打一场持久战。



拿俄乌冲突举例子吧。那场仗打下来,美国送给乌克兰的武器不少,比如“毒刺”防空导弹、“标枪”反坦克导弹,还有155毫米炮弹,结果自己的库存都快见底了。

更要命的是,美国补货的速度慢得像乌龟爬,军工生产还是按和平时期的节奏走,根本没法快速扩产。如果真跟中国在台海干起来,报告估计,美国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和弹药可能7天都撑不到,就得“弹尽粮绝”。

这问题在台海场景里更严重。因为台海离中国近,离美国远,补给线拉得老长。中国本土作战,后勤有优势,美国却得跨半个地球运东西。一旦库存耗光,再牛的航母也没用。这事儿听着就挺悬,美国要是真动手,得先想想自己兜里有多少货。



CSIS的报告出来后,圈子里炸开了锅,有人觉得它太乐观,有人觉得太保守。先说乐观的吧。报告里美国基本都能赢,保住台湾,但不少专家不买账。他们觉得中国这些年的军事进步被低估了。比如反舰导弹,中国有“东风”系列,号称“航母杀手”;无人机技术也很猛,电子战能力也不弱。真打起来,美国未必能像推演里那么顺利。

比如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威廉·默里教授就说过,台湾得学豪猪,把自己武装成刺儿头,让中国不敢轻易下口。他建议台湾多搞反舰导弹、无人机这种“不对称战力”,别老指望美国救命。这话听着挺实在,台湾毕竟是第一线,自己不硬气全靠别人可不行。

还有人对推演的方法有意见。CSIS假定美国能迅速介入,日本也立马参战,但现实没有这么简单。美国国会吵半天都批不出预算,日本宪法还限制它出兵,政治上全是坎儿。推演里这些变量设得太理想化,真打起来可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台海一旦爆发军事冲突,绝不是局部战争,而是牵动整个亚太、甚至全球神经的重大事件。首先是直接的人道灾难和经济损失。

台湾地狭人稠,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节点,特别是台积电几乎垄断了高端芯片代工市场,占全球市场60%以上,一旦战争导致其停摆,后果将是全球性的供应链瘫痪。手机、笔电、汽车等依赖芯片的产业将迎来“涨价潮”,普通消费者也难逃波及。

而战争的人员伤亡、基础设施破坏、交通与能源系统瘫痪,都将对台湾本地社会构成极大打击。中国大陆和美国也必然付出代价。美军若介入战争,其在西太平洋的前沿基地如关岛、冲绳、甚至本土夏威夷都可能被卷入冲突,战损不可避免。而中国方面在台海集结大量兵力,任何一场持久战都会对东南沿海经济和民生造成严重影响。



如果战争爆发,最严重的长期后果之一,就是中美关系可能彻底崩裂,进入冷战2.0格局。虽然两国在经济上高度互依,但一场台海战争将迅速打破这种联系,把两国推入以敌对、安全竞争为主导的对立格局。美国很可能在战后大幅提升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强度,甚至重启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思维。

此外,亚太地区国家如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将面临更大安全焦虑,可能加速军备建设、寻求更紧密的联盟保护。全球局势将因此更加动荡不安。

台海战争若持续升级,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核武器的使用。虽然中美两国都在官方层面承诺“避免核战争”,中国长期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但战争的混乱和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战术核武”或“误判性反应”的严重后果。

核武器一旦出现,无论是战术使用还是示威式发射,都将引爆全球安全恐慌。联合国将失去调解权威,非核国家纷纷考虑“拥核自保”,全球进入“核恐慌时代”。这是一场没人能承受的灾难。



面对如此高昂的代价,各方都需理智思考:台海问题该用什么方式解决?目前美国对华策略以“战略威慑”为主,即通过在印太地区部署更多军舰、导弹系统、联合演习来吓阻中国。但威慑容易变成挑衅,一旦战略模糊被误解为战略清晰,反而可能激化局势。

台湾当局更应清醒。靠美国“保驾护航”并不靠谱。华盛顿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全球霸权和供应链安全,而非台湾民众的安危。台湾如果盲目加大武装投入、推进“实质独立”政策,只会把自己推入火坑。要清楚:真正能让台湾安全的,不是更多导弹,而是更多对话。

中国大陆也需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军事威慑的同时,善于运用“政治战”“舆论战”“经济战”等多手段,避免陷入战争陷阱。国际社会也应积极斡旋,推动两岸对话重启,防止局势滑向不可控的深渊。

说到底,战争谁都输不起。和平,是唯一出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