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德国总理默茨和波兰总理图斯克一起访问了基辅。尽管泽连斯基在盛情款待之余,明确希望四位客人能在基辅住一晚上,但他们仍然选择了在晚上八点离开。也就是说,在距离俄军宣布的72小时停火结束前四小时,四位欧洲领导人远离了基辅。看来,此前一天美国驻基辅大使馆明确发出“基辅近日将遭受大规模空袭”的警报,还是起到了效果。当天来、当天走,四国领导人的基辅之行不可谓不是行色匆匆。
由于克里姆林宫当天深夜明确表示已准备好与基辅开展严肃谈判,而谈判的意图是消除冲突根源,为达成具有历史意义的持久稳定和平奠定基础。显然,俄军将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中立化的基础目标没有改变。因此,两相结合,再观察俄罗斯网络上对四国领导人基辅之行的评论,就有三个观点非常值得关注。
第一个观点是这次访问的主角为德国新总理默茨。访问基辅的四国领导人都不是第一次到访战火中的基辅,但新当选的德国总理默茨却是首次以国家领导人身份访问。相对于德国前总理舒尔茨“以拖为主”的对乌政策,早在2022年5月就作为反对党主席访问过基辅的默茨(2024年9月、12月又两次访问),向来主张积极介入对乌行动。所以在特朗普总统已坚决要从乌战脱身的大背景下,引导默茨积极军援乌克兰成为法、英、波三国必须推动的事项。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专门与他同乘一趟专列抵达基辅,看似突出欧洲团结,实质上未尝不是一种另类的裹挟。默茨也深知,舒尔茨之所以能选择“拖延”战术,是因为美国挡在前面;如今美国抽身,德国必须做出明确选择。面对境内数万美军的存在,默茨只能亲访基辅获取一手资料,并放风称准备与克宫直接联系。
第二个观点是五国领导人希望一起看美国的底牌。5月10日,四国领导人与泽连斯基总统会谈后,共同给特朗普总统打了电话。这显然是希望借助集体力量,拿到白宫在乌战问题上的真实立场:白宫的拖延已让乌战变成持久消耗战,甚至克宫扬言要打“百年战争”。这种消耗战最终将耗尽乌军兵源,使乌克兰陷入灭国困境,这是欧洲绝不愿看到的。此外,克宫释放谈判信号后,欧洲与美国必须就乌战问题做个了断——俄罗斯不会停火,现在要么美欧合力继续军援乌克兰,要么美国明确退出后还能提供的支持,为欧洲下一步行动提供依据。换言之,欧洲将乌战视为赌上欧洲文明的牌局,美欧需先比底牌,再决定如何与俄罗斯对赌。
第三个观点是欧洲目前的态度倾向于继续打下去。5月10日,四国领导人既与泽连斯基会谈,又致电特朗普总统,最终拿出的方案仅是“主张先停火30天”,且法国总统马克龙明确表示停火期间对乌军援不会停止。这显然是想为乌军争取30天休整时间,之后再发动新一轮攻势。欧洲宁可让俄军占领乌东,也不愿让兵力和火力不足的乌军直接退守乌西。白宫对欧洲主动背锅乐见其成,当天美国《纽约时报》便放风称,白宫已批准向乌克兰转让125枚远程火箭弹和数百枚“爱国者”防空导弹,这些弹药将由德国转交。可见美国对法、英并不放心,而是直接让德国领头承担乌战责任。
在俄军持续进攻的背景下,这次访问或成欧洲安全政策分水岭。若欧洲能借此深化防务整合、协调军工产能、构建独立情报体系,或将真正迈向战略自主;若继续在“表演性团结”与“实质性分歧”间摇摆,则可能错失机遇,陷入更深地缘被动。基辅夜色中匆匆离去的专列,调头容易,但背上乌战之锅后,欧洲再想甩脱,恐怕就要伤筋动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