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世人常言,吃素乃善行功德,可助修行者积德消业。
然观世音菩萨却曾在《楞严经》中点破真相:
非但吃素未必消业,反有可能更易造业。
为何菩萨会言及此般看似矛盾之论?
吃素之人,究竟如何在善念中潜藏造业之因?





南海普陀山,云雾缭绕,梵音阵阵。
晨钟暮鼓之声回荡在山间,仿佛天地间一切生灵都沉浸在这神圣庄严的氛围中。
这日,香火正盛,五方信众汇聚而来,只为一睹观音菩萨圣颜,聆听大士开示。
潮音洞内,氤氲香烟缭绕上升,如同仙境。
观音菩萨端坐莲台之上,慈悲之光笼罩四方,令在场众生无不感到心灵的宁静与清凉。
殿内烟火袅袅,众人静心聆听,菩萨话语如甘露般滋养着在场每一位渴求智慧的灵魂。
殿中前排坐着一位名唤智明的居士,此人持素多年,在家乡颇有名望,素来以严谨持戒而闻名。
他身着洁白袈裟,面容清瘦,双目中透着一股坚毅与执着。
几十年来,他从未沾染半点荤腥,甚至对那些食肉之人常心存鄙夷。
他自认为这是修行路上的殊胜功德,足以消除无始以来的罪业。
智明居士旁边是他的师父,一位年迈的老僧人名唤法海,白须飘飘,神态祥和。
法海禅师乃是方丈亲传弟子,精通经论,悟性颇高。
他虽未如智明般刻意持素,但心性平和,待人接物皆无分别之心。
观音菩萨正在讲述因果之理:"众生轮回,皆因业力牵引。
诸位当知,善恶因果,如影随形,丝毫不爽。
世人常执一念而迷,执相而惑,因此轮回不息,苦海无边。"
殿内信众闻言,无不动容。
菩萨的每一句话都如同拨云见日,照亮了众人蒙昧的心灵。
一时间,殿内鸦雀无声,唯有香炉中的青烟袅袅上升,仿佛是众生的心香,直达天庭。
"众生所造之业,非独身口意三业而已。"
菩萨继续道,"有显业,亦有隐业;有重业,亦有轻业;有善业,亦有恶业。
修行之人,当明善恶之别,识因果之理,方能超脱轮回。"
这番话如同惊雷般在智明居士心中炸响。
他自以为持素数十年,功德无量,业障尽消,怎料菩萨之言却另有深意。




他心中疑惑顿生,难以自持。
智明居士听闻此言,心有所感,遂起身合掌,恭敬问道:"菩萨慈悲,弟子有一事不解,望菩萨开示。
弟子持素多年,日日诵经礼佛,为何仍觉业障深重,修行难进?
更有甚者,弟子村中有不少吃素之人,反而脾气暴躁,待人刻薄,较之常人更易生嗔恨心。
这究竟是何缘故?"
观音菩萨闻言,眼中流露出一丝慈悲:"善哉,善哉。智明所问,正是许多修行人常有之惑。"

法海老僧轻抚长须,插言道:"我观世间吃素之人,确有两种情形:
一种持戒精进,身心俱净;另一种却是表面清净,内心烦扰。
智明所言非无道理。"
观音菩萨微微颔首:"法海所言甚是。众生因缘不同,持素之因亦有差别。
有人为健康而食素,有人为慈悲而戒荤,亦有人为求功德而吃素。
然而,吃素本身并非功德之根本,而在于心念清净与否。"
智明居士面露疑惑:"弟子不解,吃素不杀生,理应积累功德,为何反言其易造业?还请菩萨明示。"
观音菩萨指着殿外一片竹林道:"汝看那竹,虽同根所生,却有虚实之分。
修行亦是如此,形似而神异。吃素之人,若不明其理,反易堕入三种过失。"
智明居士急切地问:"何谓三种过失?"
观音菩萨刚要开口,殿外忽然飘来一阵清风,吹散了几缕香烟。
菩萨看着那散开的烟雾,语重心长地说:"世人常执着于形相,以为吃素便是善行,殊不知心中若存分别,即便日日食素,亦是徒增业障。"
法海老僧听闻此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正如经中所言,'外净内染,是为地狱种子'啊。"
观音菩萨继续道来:"吃素之人第一易陷之过,便是执着分别之心。
汝可曾见过那些视自己为清净之人,而轻蔑食肉之人者?"
智明居士面露惭愧之色:"弟子见过不少。他们常言食肉者罪业深重,与他们同席而食都要避之如蛇蝎。"
"此即是执着于相而生分别之心。"
观音菩萨指出,"《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方见如来。
持素之人若执着于此表相,反而增长我慢之心,岂不是更造重业?"
智明居士恍然大悟:"弟子明白了。吃素本是好事,但若因此而生傲慢,则成为造业之因!"
观音菩萨微微一笑:"此只是其一。




第二种过失,乃是持素之人往往易生苦行之念。
他们刻意追求清苦,拒绝世间美味,表面看是修行,实则暗藏我执。
汝道,这又是为何?"
智明居士陷入沉思,一时答不上来。
法海老僧抚须沉吟道:"弟子以为,此乃落入苦行外道之见。
佛陀当年弃苦行而证道,正是明了过度苦行非为正道。
当年太子悉达多在尼连禅河畔苦行六年,瘦骨嶙峋,却未能证得菩提。
直至接受牧羊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体力后方才悟道。此中深意,值得我等深思啊。"
殿内众人听闻此言,不禁陷入沉思。
佛陀舍弃苦行而成道的故事,他们早已耳熟能详,但今日在此情境下听来,却别有一番滋味。
观音菩萨微微颔首,目光慈祥地望着法海老僧:"法海所言甚是。
苦行本身并非功德,若执着于此,反增长对自我修行的执着,与解脱之道背道而驰。"
殿外飘来阵阵花香,几只彩蝶在窗前翩翩起舞,仿佛也在聆听菩萨的教诲。
阳光透过窗棂洒落,为殿内平添了几分神圣的光辉。
"佛陀在《中阿含经》中亦曾言:'非刻苦即为修行,非安逸即为放逸。'
修行之道,在于中道,不偏不倚,不即不离。
持素亦是如此,不可执着,不可放逸,当以智慧观照,方能得道。"

观音菩萨循循善诱,语气温和而坚定。
智明居士听得入神,这番话仿佛正对他心中的疑惑。
他自认为持素数十年,吃尽了苦头,功德定然不小,却不知这背后竟有如此深意。
他连连点头,但心中仍有疑惑:"那第三种过失又是什么呢?"
这时,殿内一阵微风拂过,吹动了菩萨身旁的莲花,花瓣轻颤,如同在诉说着什么。
几缕阳光穿透云层,透过窗棂洒落在殿内,形成了几道金色的光束,照在地上的花纹上,仿佛是天地间的某种奇妙感应。
一位随行的年轻居士忍不住插言道:"弟子见过一些吃素之人,他们虽然持素多年,却常为素食中有何物而争论不休,甚至对烹饪之法也格外讲究。
有些人为一道素菜可以研究数日,为寻一种珍贵食材可以跋山涉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