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特人105-108尼克斯、凯尔特人90-91尼克斯;
这是第二轮前两场比赛凯尔特人的最终比分,他们连续两场比赛在第三节中后段建立起20分的领先优势,却在最后时刻惨遭逆转,这支卫冕军一度创下季后赛史上最尴尬的名场面,不由得让人对于这样的时刻感到意外。
三分命中率低迷固然是被逆转原因之一,但在面对魔术的系列赛中也证明了,凯尔特人并不需要大量三分也能取得胜利。但对战尼克斯的前两场,比赛局面却和面对魔术时大为不同。大量的出手三分球,真的是尼克斯暴露给凯尔特人的机会,而仅仅是绿军自己没把握住吗?
本篇,我们从领先20分的时间点之后,简单讨论凯尔特人惨遭逆转的两个主要面。
出手选择和进攻延续性
第一场在第三节5分47秒,由怀特投进绿军当场比赛第9记三分球,分差来到20分。当时绿军三分球32投9中,相比上半场的23投5中,第三节的命中率似乎提升了一些。
接下来到第三节结束,绿军进攻端的最后出手都是在三分线上,合计10投3中。而投丢的7球,除了怀特是持球后顶着防守出手之外,其他球员第一拍的出手时间其实都制造出来了,甚至有些是完全的空位,没投进就真的是绿军的手感问题了。一直到第四节开打前,他们还领先尼克斯9分。
第四节绿军总计出手21次,其中15球为三分,命中2球。
开局科内特终结不中,连续两次进攻篮板制造出怀特和霍乐迪的空位,但两人都没有把握住。从这波进攻之后,凯尔特人的半场进攻开始逐渐变得单调,连续两次布朗持球面对唐斯的错位都无功而返,球队进攻节奏完全没带动起来,反而是因为失误被尼克斯得到转换反击机会。
面对尼克斯的双塔,绿军永远都是高位挡拆起手,最后交由球员个人持球能力去进攻,进攻完全没有后续的延续性可言。
普里查德后撤步跳投,中间马祖拉叫了暂停,换塔图姆上来还是后撤步跳投。
第四节7分50秒是个人认为本场比赛出手最值得考虑的一球。当哈特三分不进,绿军想要推转,但尼克斯退防很及时,当时场上站位如下图所示:
进攻时间还有19秒,禁区位置几乎没人,结果怀特接到球竟然直接在哈特前面强行出手,完全没有选择突破禁区吸引阿努诺比的协防,制造霍乐迪的空位机会。
出手节奏糟糕、命中率不理想,在唐斯被牵制在外围时,凯尔特人依然没有攻筐欲望,都是在高位发动,设立无球掩护后寻找三分出手机会。最终直到被逆转,比分已经落后,他们才开始尝试突破禁区,通过突分来寻找三分机会。
当凯尔特人的进攻进入到单调局面时,对于尼克斯就已经没太多威胁了,较慢的进攻节奏下,他们往往在进攻时间到14秒、15秒时才发起进攻,持球拉扯防守的状况远远不如预期,也很少在弱侧设计跑动战术,各种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最终只能在读秒时刻完成低质量出手。
第一场比赛整体来说,绿军得到的空位出手并不算少,但第四节一直到加时赛单调的半场进攻,无法创造出理想的出手机会,是凯尔特人被逆转的直接原因之一。
来到第二场比赛,第三节3分12秒由波尔津吉斯投进凯尔特人当场第7记三分球,他们得到20分的领先优势。
本场比赛上半场跟第一场差不多,三分球21投仅5中,状态一样不理想,而后第三节手感也有回暖。但在这个时间点,凯尔特人的进攻节奏又被自己打乱。
布朗转换进攻和持球失误、塔图姆进攻阅读出问题、波神的进攻犯规、怀特拿到长篮板急于出手三分。绿军在领先20分后,在短短3分钟内发生3个失误和1个进攻犯规,在第三节结束时,领先分差直接来到12分。
至于第四节,真的就是制造出空位了,但就是投不进,相比第一场比赛的出手空位明显更多,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要归因给他们三分投不进。
根据赛后统计,凯尔特人第二战40记三分有24记是空位,但命中率仅仅20.8%。但如果摊开比赛内容,能够看到绿军球员太想找到外围手感,而没有正确阅读比赛状况,创造出更合理的投篮机会。
以上图为例,可以看到绿军常用的强侧两人高位挡拆,把其他人堆积在弱侧,然而这球最终怀特如何处理呢?
答案是直接投三分球。
当然,唐斯已经选择沉退在防突破,所以直接投三分并不是不可行,但这个回合前,凯尔特人已经是6投全丢,近3分钟没有得分,剩余进攻时间还有14秒,如果怀特尝试从左边突破禁区,是否有可能吸引弱侧包夹,创造出科内特第一拍的空接或者是另一侧霍乐迪出手的机会呢?
这张图也是一次比赛判断的瑕疵回合,尼克斯当时转为区域+盯人,面对错位的布伦森,塔图姆没有选择想要转身从右侧突破,吸引米罗包夹,创造霍福德空位,反而只是无意义的持球对抗布伦森一下,而哈特全程根本没移动过站位,塔图姆出球给怀特后随即就对位上了。
为什么这个回合进攻秒数剩那么少了?是尼克斯的防守有特别压迫吗?并没有,而是怀特和塔图姆的两人高位挡拆发动换防错位,等到启动进攻时,时间就只剩下12秒了。
如同第一场的状况,半场进攻节奏创造不出来,全队看着布朗和塔图姆轮流单打,球的流动完全停滞,然后被尼克斯再一次逆转。
马祖拉的不同进攻调度
球员投不进、状况不好固然有他们的问题,但教练没有做出应对调整,任由场上球员失去纪律性,马祖拉一定要负起最大责任。
第一场看着比分被尼克斯蚕食最后反超,整整5分钟的时间里,马祖拉一个暂停都没喊过。简而言之,就是相信自己的战术布置和球员临场判断。马祖拉最终在比赛剩28秒时叫出了他的第五个暂停,而这波暂停布置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也并没有!回来之后一样只是找错位的高位挡拆,霍乐迪甚至已经在角落叉腰了。这样的画面是在季后赛应该出现的吗?
并非是要批评霍乐迪的比赛态度,而是主要这和凯尔特人前几年在季后赛落败的局面实在太相像了,球队没有弱侧战术,一味地相信单打,而面对完全中空的禁区,塔图姆还是选择相信外线,而不是选择突破禁区杀伤篮筐。
面对魔术的系列赛,塔图姆场均罚球10.3次,而面对尼克斯的前两场比赛,这个数据仅仅只有4.5次。如此大的落差数据,难道教练都没有人发现?
在第一战加时赛最后第一波ATO(暂停后的战术回合)被尼克斯依靠换防破解,随即马祖拉又叫了一个暂停布置战术,从站位来看,基本就是凯尔特人最常用的前场战术,结果过程却大不相同。
在禁区内的掩护后换防毫无作用,塔图姆似乎也没有积极冲出来要球,逼得怀特只能选择传高难度给对侧的布朗。从头到尾的战术设计都没有为布朗设计出舒服接应的机会。
而第二场比赛,马祖拉还是没有改变,他在第四节6分39秒喊出一次暂停,当时球队领先尼克斯12分。而后如同第一场一样,球队得分被反超、近5分钟球队一个运动战都没有,但他还是没喊暂停。
在最后24秒落后1分时他才喊了第五个暂停。以结果论来看是成功的,这个战术布置让凯尔特人拿回领先。
在布伦森罚球后,马祖拉并没有喊暂停,根据赛后记者会的采访,他的意图在于想要复制上一波得分回合,但尼克斯没有上当,加上塔图姆自己在进攻阅读又出现问题,最后以失误收尾。
对于马祖拉最后不喊暂停还是可以理解,但最后一波进攻站位明显已经和上一波不同,且局面完全乱成一团,如果叫出最后一个暂停重新布置,是不是有机会避免失误呢?当然,这个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
但这两场比赛末节看下来,球员纪律性大大丧失、也没有人想尝试创造出最好、最合理的进攻机会,全部在各打各的,最后还是回到双探花身上。战术体系在这两场后半段完全荡然无存,马祖拉却没有试图控制节奏,一直相信球员的比赛阅读判断,这一环属实是让人失望的。
而他在轮换调度上也和上赛季相比完全不同,在上赛季胶着的季后赛时大胆给予豪瑟出场时间,让他逐渐找回手感,甚至启用了季中交易的蒂尔曼来分担一些轮换时间,给首发球员争取喘息时间。本赛季在常规赛明明像奎塔、克雷格等人,甚至是新人菜鸟萨伊尔曼都和首发有过不错的配合,但季后赛截至目前为止,这些人基本只在垃圾时间出场,完全失去分担轮换为首发争取喘息时间的机会。
克雷格在赛季中补强,主要就是期待他能够弥补一些侧翼战力,在第一场豪瑟受伤后,后续其实他是可以分担一些时间的,但马祖拉显然不这么认为。
而第一场比赛身体状态不佳的波神,虽然出赛第二场,但仅仅13分钟比科内特都少,从第四节一开始的补扣,看得出来他的状态还不错,高度上也有优势,但马祖拉选择让他在还有8分钟就下场休息,至此再也没换上他上场,宁可让老将霍福德持续在场,但一旦被拉到外围后,无论篮板还是护框,凯尔特人明显落于下风,这样的调度难免引起疑问。
这里提一个问题,在凯尔特人被逆转的前两场,他们外线最准的球员是谁呢?
答案是最佳第六人普里查德,35.7%的三分命中率,但他在这两场比赛第四节仅仅出场2分34秒和5分21秒,球队在落后时,他连出场机会都没有。
总结来看,系列赛丢掉两个主场并不是最绝望的事,但是全队在末节攻防完全脱轨,连续两场比赛中后段带着20分领先遭到逆转,内容如出一辙,这样的局面下,如果马祖拉不主动改变,真的很难让人对他们抱有乐观。
特别是马祖拉,这两场的执教表现过于相信球员的临场阅读选择,糟糕的半场进攻,在塔图姆和布朗低迷表现下更是雪上加霜,球的流动性和进攻延续性完全不够,导致攻防节奏崩溃,各方面的问题暴露,这绝对不是仅仅用三分投不进就能够一言概之的。
系列赛前两场比赛来看,只要绿军把握住一些空位三分,固然他们是可以取胜的解决问题,但比赛就是出现了外线失准的意外状态,而球员进攻选择糟糕、教练战术设计不明确,任由球员依靠个人能力处理问题,才是两场比赛末节被翻盘输球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