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1985年的东北,寒冬格外肃杀。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北风呼啸着穿过小城的每一条街道,仿佛要将世间的温暖全部吹散。
满城的灯火在风雪中摇曳,偶尔发出几声不堪重负的呻吟。
在这样的夜晚,大多数人都躲在温暖的家中,只有王淑芬还在外面推着她那辆吱呀作响的破旧三轮车,艰难地在积雪中前行。
她今年已经四十岁了,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曾经乌黑的头发也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而显得干枯发黄。
王淑芬是个拾荒者,每天靠着捡废品为生。
在这座名叫松江的小城里,她是那种存在感最低的人,行走在街头巷尾,却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她。
她的丈夫五年前因病去世,留下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
没有子女,没有积蓄,只有一间破旧的小平房和这辆满载希望的三轮车。
"今天可真够冷的。"王淑芬搓了搓冻得通红的双手,呵出的热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化作一缕白雾,转瞬即逝。
她身上穿着几层打满补丁的衣服,却依然抵挡不住刺骨的寒风。
就在她准备收工回家的时候,一阵微弱的声音传入了她的耳朵。
起初,她以为是风声在作怪,但随着她走近一个堆满积雪的角落,那声音变得更加清晰了——是婴儿的啼哭声。
"谁家的孩子?"王淑芬惊讶地四处张望,但深夜的街道上空无一人。
她循着声音走去,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她看到了一个被粗布包裹的小婴儿,半埋在雪堆中,小脸被冻得通红,啼哭声已经变得微弱。
"天啊!"王淑芬立刻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抱起。
她颤抖着手拂去婴儿身上的雪花,发现婴儿旁边还放着一张已经被雪水浸湿的纸条。
纸条上潦草地写着几个字:"求好心人收养,他叫林洲。"
王淑芬看着怀中瑟瑟发抖的婴儿,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怜爱。
婴儿看起来只有几天大,皮肤白皙,眉眼清秀,只是现在被冻得嘴唇发紫,呼吸微弱。
"可怜的孩子,谁这么狠心把你丢在这种地方?"王淑芬脱下自己身上仅有的一件厚棉袄,将婴儿紧紧裹住。
她知道,如果再晚一点发现,这个孩子可能就撑不过今晚了。
王淑芬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先把孩子带回家。
她小心地将婴儿放在三轮车上用废纸箱临时搭建的"小床"里,然后脱下自己的围巾,又盖在了孩子身上。
"忍一忍,马上就到家了。"她轻声对婴儿说,然后用尽全力推着三轮车,向自己的小屋疾驰而去。
回到家后,王淑芬赶紧生起火炉,把屋子烧得暖和起来。
她找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条干净毛巾,浸湿后轻轻擦拭婴儿冰冷的小脸和身体。
孩子似乎感受到了温暖,啼哭声逐渐停止,小手紧紧攥着王淑芬的手指,大眼睛不安地望着这个陌生的女人。
"别怕,姨姨不会伤害你的。"王淑芬轻轻摇晃着婴儿,眼眶湿润了。
她曾经也有过自己的孩子,但是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
那段痛苦的回忆让她对这个被遗弃的婴儿更加怜惜。
02
第二天一早,王淑芬就带着婴儿去了派出所报案。
警察听完她的叙述,答应会尽力寻找婴儿的亲生父母,但同时也表示很难有结果。
"这孩子现在怎么办?要送到福利院吗?"王淑芬忐忑地问道。
民警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安静躺在她怀里的婴儿,犹豫了一下:"按规定是应该送去福利院,但是...如果你愿意收养他,也可以办理相关手续。"
王淑芬低头看着怀中的婴儿,那双清澈的眼睛似乎在无声地恳求。
她知道福利院的条件虽然比她家好,但孩子在那里不会得到专注的爱。
"我想收养他。"她几乎是脱口而出,话一出口,她自己都有些惊讶于自己的决定。
就这样,王淑芬成为了林洲的养母。
尽管她知道自己的生活条件很差,但她暗自发誓,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这个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接下来的日子更加艰难了。王淑芬早出晚归,除了捡垃圾,还在附近的饭店后厨帮忙刷碗,只为多挣一点钱给林洲买奶粉和尿布。
冬去春来,林洲在王淑芬的悉心照料下一天天长大。
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很早就会说话,会走路,那双明亮的眼睛总是充满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妈妈,你为什么总是这么累啊?"四岁的林洲有一天晚上问道,他看着王淑芬因劳累而布满血丝的眼睛,小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粗糙的脸颊。
王淑芬微笑着抱住儿子:"因为妈妈要挣钱,让你吃饱饭,让你上学,让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林洲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他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一颗种子——他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就这样,在王淑芬的抚养下,林洲一天天长大,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对于林洲来说,王淑芬就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亲人,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信任和依赖的人。
然而,生活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当林洲上小学后,他开始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歧视和嘲笑。
03
"垃圾佬的儿子来了!快让开,别被他身上的臭味熏到!"
小学三年级的一天,当林洲走进教室时,一个高个子男孩故意大声喊道,引得周围的同学一阵哄笑。
林洲低着头,默默地走向自己的座位,假装没听见这些话。
但他的心里却如刀割般疼痛。
这不是第一次了。自从同学们发现他的妈妈是个拾荒者后,这种嘲笑就没停过。
有时候甚至有人会故意将垃圾丢在他的书包里或者课桌上,然后讥讽地说:"反正你妈妈捡垃圾,这些正好带回去!"
林洲从来不反击,也不告诉老师。
他只是沉默地忍受,然后更加用功地学习。
因为他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放学后,林洲常常先去找王淑芬,帮她一起收集废品,然后再回家写作业。
有一次,他在一堆废纸中发现了一本破旧但内容完整的《十万个为什么》,欣喜若狂。
从那以后,他开始有意识地从垃圾堆中寻找书籍,慢慢地在家里堆起了一座小小的"图书馆"。
"洲儿,你别跟着我做这个了,脏。"王淑芬心疼地说,"你好好学习就行。"
林洲摇摇头:"妈,我不嫌脏。而且你看,我还能捡到这么多好书呢!"
王淑芬看着儿子那双明亮的眼睛,不忍心再说什么。
她知道,林洲这样做,是因为理解了生活的不易,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和感谢。
在学校里,林洲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们都很喜欢这个安静、勤奋的孩子,经常在班上表扬他。就连那些曾经嘲笑他的同学,也慢慢地对他刮目相看。
六年级时,林洲参加了全市的奥数比赛,获得了第一名。
当他把奖状带回家时,王淑芬激动得泪流满面。
"妈妈,您别哭啊。"林洲手足无措地说,"我不是做得很好吗?"
王淑芬擦干眼泪,笑着说:"妈妈是高兴,真的太高兴了。"
那天晚上,王淑芬破例没有去工作,而是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来庆祝林洲的胜利。虽然只是几个家常菜,但在林洲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佳肴。
"洲儿,妈妈想告诉你一件事。"饭后,王淑芬严肃地说。
林洲心里咯噔一下:"妈,怎么了?"
王淑芬深吸一口气:"你可能已经听说了,或者猜到了。我不是你的亲生母亲。十年前,我在雪地里发现了你,那时候你还是个小婴儿。"
听到这个消息,林洲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震惊。
事实上,他早已猜到了这一点。他和王淑芬长得一点都不像,而且村里的人时常在背后议论这件事。
但他从未在意过,在他心中,王淑芬就是他唯一的母亲。
"我知道,妈。"林洲平静地说,"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您养育了我,给了我一个家。您永远是我的妈妈。"
王淑芬眼中含泪,紧紧地抱住了儿子:"谢谢你,洲儿。妈妈只希望你能好好的,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林洲在王淑芬的怀抱中轻轻点头:"我会的,妈妈。我一定会让您为我骄傲。"
04
就在林洲小学毕业的那个夏天,他收到了市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是一所全市最好的初中,每年只招收成绩最顶尖的学生。
"妈妈!我被录取了!"林洲兴奋地跑回家,挥舞着通知书。
王淑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很快又被忧虑所取代:"洲儿,这个学校的学费很贵,我们可能..."
"没关系,妈妈。"林洲坚定地说,"我已经申请了特困生助学金,而且还有奖学金。我们不会有经济负担的。"
王淑芬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默默地拥抱了儿子。
她为林洲的懂事和坚强感到骄傲,同时也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支持儿子的学业。
初中的生活比小学更加忙碌和充实。
林洲不仅在学业上表现出色,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逐渐培养出了良好的领导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这个阶段,他也交到了一些真心的朋友,不再因为家庭背景而感到自卑。
他学会了自信地面对世界,也更加珍视王淑芬给予他的爱和支持。
"妈妈,您看这个。"一天晚上,林洲拿出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招生广告。
那是一则关于军校招生的信息,上面写着:"国防大学面向全国招收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全部公费,毕业后可定向分配工作。"
王淑芬看了一眼,疑惑地问:"你想去当兵?"
林洲点点头:"是的,军校不仅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补贴。毕业后直接分配工作,我可以早点挣钱,让您过上好日子。"
王淑芬摇摇头:"洲儿,你不用为妈妈考虑这些。妈妈只希望你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林洲认真地说:"我是认真的,妈妈。我对军事一直很感兴趣,我觉得在那里,我能找到归属感和使命感。"
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王淑芬知道他已经做出了决定。她轻轻地抚摸着林洲的头发,心中既骄傲又有些不舍:"好,只要是你的选择,妈妈都支持你。"
从那天起,林洲的目标更加明确了——考入国防大学,成为一名军人,用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也让王淑芬过上更好的生活。
年复一年,在王淑芬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林洲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朝着自己的目标稳步前进。
尽管生活依然艰难,但他们母子间那份深厚的感情,让他们能够面对任何挑战,克服任何困难。
05
高中时期的林洲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在班上担任班长,组织各种活动,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然而,高中的学业压力也比初中大得多。
为了不给王淑芬增加负担,林洲开始利用周末和假期打工。
他在校外的餐厅当服务员,在图书馆整理书籍,甚至还做过家教,虽然收入不多,但至少能够补贴一些生活费用。
"你真的不必这么辛苦。"王淑芬心疼地说,看着儿子因为长时间学习和工作而日渐消瘦的脸庞。
林洲笑着摇摇头:"妈,我不觉得辛苦。相比起您这么多年的付出,我做的这些根本不算什么。"
高三那年,林洲的班主任李老师找他谈话:"林洲,我看了你的志愿表,你真的决定报考军校了?"
林洲点点头:"是的,李老师。我觉得那是最适合我的选择。"
李老师沉思片刻:"以你的成绩,完全可以考上一流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将来的发展前景会更好。"
"我明白,老师。"林洲平静地说,"但军校有它独特的优势。首先,它是全额奖学金,不会给家里增加经济负担;其次,军人这个职业很稳定,有保障;最重要的是,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些贡献。"
看着学生坚定的眼神,李老师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既然这是你深思熟虑的决定,我尊重你的选择。但你要知道,军校的选拔不仅看重学业成绩,还有体能测试和政审。"
"我会做好准备的,谢谢老师。"林洲感激地说。
回到家后,林洲开始制定更加严格的学习和锻炼计划。每天清晨,他都会早起跑步,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晚上,则是挑灯夜读,复习功课。
王淑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有一天晚上,她悄悄地在林洲的书桌上放了一杯热牛奶和一碟切好的水果。
"妈,您还没睡啊?"林洲抬头问道,看着已经穿好睡衣的王淑芬。
"看你学习这么辛苦,妈妈想给你补充点营养。"王淑芬轻声说,"别太累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林洲心中一暖:"谢谢妈妈,我会注意的。"
就在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王淑芬突然病倒了。
多年的劳累和营养不良终于在这一刻爆发,医生诊断她患有严重的贫血和慢性支气管炎,需要住院治疗。
"妈妈,您放心养病,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林洲握着王淑芬的手,强忍着泪水说道。
王淑芬摇摇头:"我没事,就是有点累了。你专心准备考试,不要担心我。"
看着母亲苍白的脸色和瘦弱的身躯,林洲内心充满了愧疚和心疼。
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尽快成才,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不再为生计奔波。
高考如期而至,尽管心里牵挂着住院的母亲,但林洲还是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当录取通知书送到家中时,林洲和已经出院的王淑芬一起拆开了信封。
那是一封来自国防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面清楚地写着:"恭喜您被我校军事工程学院录取..."
"妈,我成功了!"林洲激动地说,眼里闪烁着泪光。
王淑芬紧紧地抱住儿子,心中充满了自豪:"妈妈就知道,你一定能行的!"
临行前的那个晚上,王淑芬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为儿子送行。
"洲儿,到了学校要好好照顾自己。"王淑芬一边给林洲夹菜,一边叮嘱道,"军校的生活肯定很辛苦,但妈妈相信你能坚持下来。"
林洲点点头:"妈,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您也要保重身体,不要再干那么重的活了。我每个月的生活补贴会寄给您一部分,您拿去买些营养品补补身子。"
王淑芬摇摇头:"妈妈不缺钱,你自己留着用吧。军校里那么多同学,难免有些应酬,没钱怎么行?"
林洲知道母亲的固执,也不再坚持。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军校里表现优秀,争取更多的奖学金,让母亲的晚年生活无忧。
06
第二天一早,林洲背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前往国防大学的列车。
站台上,王淑芬一直挥手目送,直到列车消失在远方。
军校的生活如林洲预料的那样严格而充实。
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夜里十一点熄灯,中间是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军事技能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
起初,林洲也感到有些吃力,尤其是体能训练方面。
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坚持,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节奏,并在各方面表现出色。
"林洲,你的电路设计非常出色。"电子工程课的教授看着他提交的作业,赞赏地说,"你有没有兴趣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林洲眼前一亮:"当然愿意,教授。这是我的荣幸。"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林洲和另外两名同学组成了参赛团队,在教授的指导下,设计了一套先进的通信系统。
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反复测试和改进,最终在竞赛中摘得特等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恭喜你们!"校长亲自在全校大会上表彰了他们的成就,"你们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我校军事工程教育的骄傲!"
这一成功让林洲在校内声名鹊起,也为他赢得了宝贵的实习机会。
大三那年,他被选派到军区的一个重要研究所实习,参与了一些前沿技术的研发工作。
然而,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王淑芬因病情恶化再次住院了。
接到消息的当晚,林洲立刻向学校申请了紧急探亲假,连夜赶回了家乡。
医院里,王淑芬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看到儿子突然出现,她又惊又喜:"洲儿,你怎么回来了?学校的课程不要紧吗?"
林洲握住母亲的手,强忍着泪水:"妈,您的身体最重要。学校已经批准我的请假了。"
医生告诉林洲,王淑芬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多年来的辛劳和艰苦生活,加上长期营养不良,使她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医生,请您一定要尽全力治疗我母亲。"林洲恳切地说,"费用不是问题,我会想办法的。"
回到家里,林洲发现母亲还在坚持做清洁工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他二话不说,立即去王淑芬工作的单位,替她办理了辞职手续。
"从今天起,您就安心养病,不要再操心工作的事了。"林洲对王淑芬说,语气坚决,"我已经长大了,可以照顾您了。"
王淑芬眼含泪水,看着眼前这个已经长大成人、挺拔俊朗的儿子,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她知道,当年那个在雪地里奄奄一息的婴儿,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男子汉了。
"好,妈妈听你的。"王淑芬轻声说,眼中满是慈爱,"妈妈为你骄傲,洲儿。"
在家陪伴了王淑芬一周后,确保她的病情稳定了,林洲才恋恋不舍地返回学校,继续他的学业和军旅生涯。
07
一晃眼,林洲已经在军校度过了四年的时光。
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被分配到了一个军区的电子技术研究所工作。
由于表现出色,他很快就被提拔为项目负责人,负责一项重要的军事通信系统的研发工作。
这一时期,林洲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他一边钻研技术,一边照顾远在家乡的王淑芬。
虽然两地相隔千里,但他每个月都会抽时间回家看望母亲,确保她的生活无忧。
王淑芬的身体状况在良好的治疗和照料下逐渐稳定了下来,虽然还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但已经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家务活动了。
林洲在家乡给她租了一套宽敞明亮的公寓,还雇了一位阿姨定期去帮忙打扫和做饭。
"妈,您看这个怎么样?"一次回家探亲时,林洲拿出一部新手机,"这是最新款的,屏幕大,按键也大,您用起来会比较方便。"
王淑芬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手机:"这肯定很贵吧?你自己都用上这么好的手机了吗?"
林洲笑着说:"我的比这个还好呢!现在是新时代了,您也要与时俱进啊!"
看着儿子自信的笑容,王淑芬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她知道,自己当年在雪地中捡到这个孩子,是上天对她最大的恩赐。
军区生活紧张而规律,林洲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节奏。作为一名军官,他不仅要参与科研项目,还要定期参加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在同事们看来,林洲是一个能力出众且为人正直的军官,深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与尊重。
这年夏天,军区组织了一次医疗义诊活动,为偏远山区的村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作为后勤保障组的负责人,林洲需要协调各方面的资源,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就在这次活动中,他认识了宋雨桐——一位年轻漂亮的军医。
那天,林洲正在村口协调车辆调度,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呼救声。他循声望去,看到一个年轻女子正在紧急救治一位突发心脏病的老人。
"需要帮忙吗?"林洲跑过去问道。
"帮我拿一下急救箱,就在那辆救护车上!"女子头也不抬地说,手上的动作一刻不停。
林洲二话不说,立刻跑向救护车,取来急救箱。
在他的配合下,女子成功地为老人进行了紧急救治,使其转危为安。
"谢谢你的帮助。"危机解除后,女子抬起头,对林洲露出一个疲惫但真诚的微笑,"我是宋雨桐,军区医院的心内科医生。"
"林洲,电子技术研究所。"林洲简短地做了自我介绍,不由得被眼前这位女军医的专业和冷静所吸引。
宋雨桐有一头干练的短发,明亮的眼睛透露出聪明和坚毅。她的手指修长而灵活,刚才在紧急状况下表现出的沉着和专业,给林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8
之后的几天里,林洲和宋雨桐因为工作需要经常接触,彼此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林洲发现,宋雨桐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医生,还是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她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尽心尽力,特别是对那些贫困的老人和孩子,更是格外关照。
"你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军医?"一次午餐时,林洲好奇地问道。
宋雨桐思考了一下,回答:"可能是因为我父亲的影响吧。他也是军人,从小我就在军区大院长大,耳濡目染了军人的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后来选择学医,是因为我觉得能够直接帮助人、拯救生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这句话触动了林洲的内心。是啊,虽然他的人生起点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是悲惨的,但在王淑芬的抚养下,在自己的努力下,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义诊活动结束后,林洲和宋雨桐的交往并没有因此中断。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寻找各种理由见面——一起跑步,一起参加读书会,一起参与军区的各种活动。
渐渐地,两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林洲第一次体会到了爱情的美好,那种被理解、被支持的感觉让他感到无比幸福。
"我想带你见一个人。"交往半年后的一天,林洲对宋雨桐说。
"谁啊?"宋雨桐好奇地问。
"我妈妈。"林洲认真地说,"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希望你们能见一面。"
宋雨桐微笑着点头:"我很乐意见到阿姨。"
就这样,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林洲带着宋雨桐回到了家乡,见到了王淑芬。
"阿姨好!"宋雨桐礼貌地问候,并递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一条漂亮的围巾和一盒滋补的人参。
王淑芬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未来儿媳,看得出来,她非常喜欢这个聪明、漂亮又有礼貌的姑娘。
"雨桐,你是做医生的,能不能帮我看看这个药方?医生给我开的,我总觉得吃了之后有点不舒服。"席间,王淑芬拿出一张药方递给宋雨桐。
宋雨桐认真地查看了药方,然后皱起眉头:"阿姨,这个药配伍有问题,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我建议您明天换一家医院重新检查一下。"
王淑芬感激地点点头:"好,我听你的。"
当晚,在宋雨桐的坚持下,他们带王淑芬去了市里最好的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结果显示,王淑芬的肺部有轻微感染,需要及时治疗。
"幸好发现得早。"宋雨桐对林洲说,"阿姨的身体底子不好,如果继续用那个有问题的药方,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林洲感激地握住宋雨桐的手:"谢谢你,雨桐。你不知道我妈妈对我有多重要。"
宋雨桐回握住他的手:"我能感受到。她是个伟大的女性,独自把你抚养成人,不容易。"
那一刻,林洲知道,自己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宋雨桐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医生,更是一个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人。
回到军区后,林洲向宋雨桐正式求婚,得到了她的欣然接受。
"我需要见一下你的父母。"林洲认真地说,"按照传统,我应该向他们正式提亲。"
宋雨桐有些犹豫:"我父亲性格有点...特别。他对我未来的伴侣要求很高。"
林洲笑了笑:"没关系,我会尽全力争取他们的认可的。"
就这样,在一个休息日,林洲穿上了笔挺的军装,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前往宋家拜访。
09
宋家位于市中心的一栋高档公寓内。一进门,林洲就被屋内的装修和陈设所震撼——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
"你好,林同志。"宋博文,宋雨桐的父亲,一个身材高大、面容严肃的中年男子站在客厅中央,伸出手来。
"宋叔叔好。"林洲恭敬地握手,感受到对方手上的力道。
"坐吧。"宋博文示意林洲坐下,然后直截了当地说,"雨桐跟我提起过你,说你是军区的技术骨干,前途无量。"
林洲谦虚地回答:"不敢当,我只是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接下来的交谈中,宋博文询问了林洲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职业规划。林洲坦诚地告诉了他自己的出身——被遗弃的婴儿,由一位拾荒者收养长大。
听到这些,宋博文的表情明显变得复杂起来:"你的经历...很特别。你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取得今天的成就,确实值得敬佩。"
林洲平静地说:"我很感激我的养母,是她给了我生命的第二次机会,教会了我坚强和善良。"
宋博文点点头,但眉头依然紧锁:"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还涉及到两个家庭的结合。我需要考虑一下。"
尽管宋博文没有明确拒绝,但林洲能感受到他的顾虑和犹豫。离开宋家后,他心情有些沉重。
"爸爸说什么了?"宋雨桐迫不及待地问道。
林洲如实相告:"他没有明确表态,但我觉得他对我的背景有些顾虑。"
宋雨桐握住林洲的手:"别担心,我会跟他谈的。不管他同不同意,我们的决定不会改变。"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宋雨桐多次与父母沟通,试图消除他们的顾虑。同时,林洲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和品格。
终于,在一次军区的表彰大会上,林洲因为在一次重要任务中的突出表现,被授予了"优秀军官"的称号,并获得了晋升。这一消息传到宋家,终于打消了宋博文的最后顾虑。
"好吧,我同意你们的婚事。"宋博文终于松口,"但是有一个条件——婚礼要在我们家举办,规格要高。"
林洲和宋雨桐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对他们来说,能够得到父母的祝福,是最重要的。
军区给了林洲一周的婚假,足够他筹备婚礼并度蜜月。在这期间,他专门回了一趟家,将结婚的喜讯告诉了王淑芬。
"妈,您一定要来参加我的婚礼啊!"林洲激动地说,"我已经安排好了,到时会有专车接您去市里。"
王淑芬眼含热泪,紧紧地握住儿子的手:"好,妈妈一定去!妈妈要亲眼看着你穿上新郎服,娶一个好媳妇!"
婚礼前一天,林洲亲自去接王淑芬。为了这个重要的日子,王淑芬特意去理发店做了发型,还买了一套新衣服——这是林洲坚持要给她准备的。
"妈,明天您就跟着我和雨桐一起走红毯,好吗?"林洲对王淑芬说,"您是我最重要的亲人,理应得到最高的尊重。"
王淑芬有些局促不安:"这样合适吗?人家不都是新郎新娘一起走吗?"
林洲坚定地说:"在我心中,您和雨桐一样重要。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
第二天,婚礼如期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
宋家邀请了许多社会名流和军区领导,场面十分隆重。
林洲穿着笔挺的军装,站在酒店门口迎接宾客。
当王淑芬到达时,他立刻上前搀扶:"妈,您来了!"
王淑芬今天格外精神,虽然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她的眼神依然明亮,充满了幸福和骄傲。
"洲儿,今天是你的大喜日子,妈妈真为你高兴!"王淑芬握着儿子的手,眼中含泪。
就在这时,宋博文和妻子杨芳也来到了门口。
当宋博文看清王淑芬的脸时,脸色突然变得异常苍白,
"是你?怎么会是你?"宋博文失态地喊道,声音之大,引得全场宾客都转头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