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中国人含蓄深沉
不善用言语说“爱”
我们羞于把“爱”挂在嘴边
而是常常把“爱”默默付诸行动
古人亦是如此
他们把对母亲的
爱和眷恋写进诗里
折进平仄韵律的褶皱里
句句不提爱,但句句都是爱
那些跨越千年的文字
将最朴素的母爱
定格成永恒,传颂至今
一针一线
是缝进骨血里的牵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笔下的细密针脚
缝进的是母亲对远行子女的
无尽担忧和无限祝福
母亲的爱很朴素
是你离家时行李箱里
叠得方方正正的毛衣
是袖口处新补的针脚
是车尾箱满满当当的土特产
一纸平安
藏着最朴素的祈愿
“遥知一纸平安字
慈母灯前阁泪看”
林希逸笔下短短十四个字
道尽了母亲的心事
她们把思念熬成灯油
盼了又盼
直到收到那封薄薄的家书
流下欣喜的泪
母亲的爱很“纠结”
她怕你在外吃苦
又怕自己的牵挂成了你的负担
只盼收到一句“平安”
也便心安
中国人的“报喜不报忧”
原是母子间最默契的“谎言”
一灯一麻
照亮最温暖的岁月
“儿今读书母身健
绩麻夜坐明镫前”
胡奎用寥寥几笔绘尽烟火气
儿子正在读书
母亲在夜晚借着灯光绩麻
这是彼此最温暖的
默默相守和陪伴
母亲的爱很简单
就像多少人幼时熟悉不过的场景
你在书桌前写作业
母亲默默在一旁陪伴
这样“母身健”“夜坐明镫前”的时光
是中国人最渴望的团圆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一字一句
道尽最美好的祝福
“不须母烦忧,但愿母常安”
邓云霄的直白心愿
也是天下子女的心声
“素发严亲,酡颜慈母
眉寿双全”
李昌祺笔下的团圆图景
藏着对父母安康的期盼
中国人不说“爱”
却把“常安”“眉寿”等朴素祝愿
写成了岁月里最长情的诗
重读这些古诗
感受AI再现的这些场景
看见的不只是古时母亲的爱
更见到了千万中国家庭的缩影
母亲的爱
是“临行密密缝”的细致
是“倚门问平安”的守望
是“阁泪看家书”的牵挂
而子女的爱
是但愿“母身健”“母常安”的祈愿
是看见“母亲”二字时
心头忽然泛起的柔软
这个母亲节
别再让爱藏在古诗里
给妈妈打一通电话
和妈妈见一面
妈妈不记得母亲节
但每个你回家的日子
都是母亲节
News
来源 | 南方+客户端
编辑 | 卓映紫
校对 | 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