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接到新兵名单时,"林俊轩"三个字后跟着的"广东珠海某集团继承人"备注刺痛了我的眼睛。连长拍着我的肩说:"老陈,这个兵交给你了,听说他爸给咱团捐过三辆越野车。"我望着窗外飘雪的山东丘陵,攥紧了花名册——带过八年兵,最怕这种含着金汤匙入伍的"少爷兵"。


果然,入营第一天他就成了焦点。迷彩服里露出限量版运动手表,行李中竟夹着三支电动剃须刀。凌晨五点出操,全连只有他因低血糖晕倒在单杠下。我揪着他的领子吼:"这里是步兵团,不是你家高尔夫球场!"他垂着头,睫毛上凝着霜,轻声嘟囔:"班长,我就是想证明......我和他们不一样。"

新兵连三个月,他像块被反复捶打的生铁。五公里越野总掉队,战术匍匐划破手腕也不吭声。有次夜哨发现他躲在炊事班后门,就着月光往家书背面抄《步兵操典》。我故意咳嗽,他慌得把纸团塞进裤兜,指尖还沾着冻疮膏。


转机发生在暴雨中的武装泅渡。当他在浑浊的河水中捞起抽筋的战友时,迷彩服被激流撕开豁口,露出腰间一道狰狞疤痕。"小时候游艇事故留下的",他轻描淡写地说:"所以特别怕水。"那一刻我突然想起资料卡上"12岁获省青少年帆船赛亚军"的记录,心像被重锤砸了一下。

全团比武前夜,他在器械场加练到月光漫过单杠。四百米障碍赛那天,他像头猎豹掠过矮墙,翻高板时指甲掀翻都没减速。最后三十米奔袭,迷彩胶鞋在砂石路上拖出血痕,硬是比第二名快出2.7秒。当旅长把三等功勋章别在他胸前时,全场掌声雷动——这个曾因晕倒被戏称"林妹妹"的富二代,成了建团以来首个新兵比武冠军。

授勋仪式上,他父亲从珠海赶来。集团董事长握着我的手哽咽:"孩子说在部队学会了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我转头看见林俊轩正把勋章仔细包进母亲手织的毛线袜里,那是他唯一从家里带来的私人物品。

退伍那天,他把所有体能服留给了炊事班老王。"班长,这些衣服浸透了我的汗,比阿玛尼西装金贵。"两年后收到他寄来的请柬,烫金字体印着"俊轩农业科技公司成立典礼"。

原来他接手家族生意后,把部队的"攻坚战术"用在了商场上。像当年拆分四百米障碍那样,把冷链物流拆解成27个标准化环节;用军事沙盘推演农产品市场波动,在珠海台风季精准调度让千亩果园零损失。最绝的是借鉴班务会模式,让高管们每周轮流当"值日生",亲自下到配送站搬货。

去年中秋他带队来慰问,迷彩绿的货车贴着"退役军人突击队"横幅。卸货时我瞥见他西装袖口下的疤痕,忽然想起比武那天他冲过终点线时的眼神——和当年在河水中托举战友时一模一样。


上个月刷到新闻:他的公司拿下粤港澳大湾区生鲜供应60%份额,却把总部迁到山东老部队驻地。"这里教会我,真正的荣耀不在财务报表上。"视频里他指着办公楼前的战术训练场,新员工入职要先跑五公里越野。

昨夜查哨路过荣誉室,月光透过玻璃洒在比武冠军的照片上。那个曾晕倒在单杠下的少年,如今眼里淬着火一样的亮光。我对着照片敬了个礼,突然明白:军营就像熔炉,纵是金银玉石投进来,炼出的都是钢的魂。

(经历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