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在漳州第三医院骨一科病房里
出现了巧合的一幕——
两位高龄患者,
不仅同岁同属相,
而且都因摔伤导致髋部骨折,
接受了相同的手术治疗,
成了“隔壁床友”。
两位老人几乎同一时间摔倒住院
一天清晨,陈阿婆(化名)冒着大雨给住院的老伴送饭,不小心在湿滑的路面上摔了一跤。几乎同一时间,林阿公(化名),一位独居的退役军人,在家里取药时不小心失去平衡,也摔了一跤。这两位年迈的老人,前后被送到了漳州第三医院。
经急诊医生检查后,两人都确诊了股骨颈骨折。
据介绍,多数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跌倒时极易发生骨折,这种骨折被称为脆性骨折,其中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也很常见。
由于髋部骨折可能导致老年人长期卧床、活动能力丧失,并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常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精准微创手术
让老人术后6小时站起来
面对高龄的患者,骨一科的主任王歆峰迅速启动了MDT多学科会诊,麻醉科、心内科、康复科等科室齐上阵,“我们要在72小时黄金期内做手术,但风险必须控制住。”王歆峰主任指着CT影像,严肃地说。两位老人的骨骼已经脆弱得像饼干,术中每1毫米的误差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手术台上,王歆峰主任以其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带领骨一科团队,采用微创肌间隙入路术式开展手术。
手术过程中,王歆峰主任操作精准,在狭小的空间内,巧妙地绕开手术区域的重要神经和血管,确保手术安全推进。
凭借团队成员间的默契配合,两场手术如同行云流水般顺畅。
术后,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和密切观察,仅仅6个小时之后,两位老人便在助行器的辅助下缓缓站起来。
神奇的是,护士偶然发现两位老人同属猴且生日仅差17天,于是特地安排他们成了“隔壁床友”。这下好了,每天清晨,病房里总会响起二老用闽南话互道早安的温馨声音。陈阿婆把家人送来的龙眼分给林阿公,林阿公则教对方用智能手机看芗剧。
目前,两位老人均已康复出院了。
老人摔跤有多危险?
老人跌倒后易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摔倒→骨折→卧床→肺炎/血栓→多器官衰竭。
你以为的普通跌倒,对老人来说可能堪比“高空坠落”。医生提醒,这些老人防摔攻略请收好:
居家防摔小妙招
地形改造篇
① 卫生间铺防滑垫建议选吸盘式橡胶垫;
② 床边装L型扶手,高度=老人坐高+5cm;
③ 客厅电线收纳推荐使用魔术贴理线器。
装备升级篇
① 鞋子选宽楦头防滑款(鞋底沟纹>3mm)
② 老花镜及时更新版本(每2年必须重新验光)
③ 拐杖买四脚支撑款(选可以承重200kg的航空铝材质)
急救三连招
情况评估:
① 先确认患者意识是否清醒;
② 检查患者有无出血/畸形;
③ 如果患者疑似骨折必须呼叫120。
正确扶起姿势:
① 让老人翻身成侧卧屈身姿势;
② 扶住老人,使其用膝盖当支撑点缓慢起身;
③ 将老人扶到椅子上静坐10分钟,家人在一旁观察。
120正确呼叫方式:
① 报地址要精确到门牌号;
② 说明老人是否患有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必须强调);
③ 保持电话畅通,直到医护进场。
(廖小勇 温秋红)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编辑:兜兜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