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赟、陆一丹、黄慧、张娟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再次捧回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银鼎”。据悉,“大禹鼎”是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这也是余杭三次斩获“铜鼎”后,第二次荣登“银鼎”榜单,展现出治水工作的持续突破。

余杭缘何能接连夺鼎?在持续强化城乡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源头治污能力的基础上,这座创新之城以科技“绣花针”编织出一幅智慧治水新图景——无人机、机器人等齐上阵,不断织密“天罗地网”,加码守护水生态安全。

自2024年5月开始,在余杭闲林港多彩运动公园附近,不少市民总能见到无人机驰骋蓝天的身影。“无人机每天会从自动机库飞出,对周边河道进行来回巡检,并将捕捉到的一系列信息实时传输到后台。经算法处理、反演后,该区域河道水质情况在半小时内便能得到结果。”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技术已推广至余杭19个重点断面上下游日常巡检,水质监测效率比人工巡检提升约4倍。

在已建成4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基础上,余杭还探索建设智能机器人水质自动监测站,让其昼夜不息地守护河道,有效解决人工运维频次多、成本高、监管难等问题,实现环境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快速处置。同时,余杭还在四岭水库、馒头山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布设智能控藻机器人,开展全天候定点水质监测分析、藻类异常繁殖预警等,进一步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科技赋能之下,余杭正不断织密智慧天网,全方位提升“五水共治”效能。

提升治水成效,加强源头治理是重点。余杭持续加大“污水零直排”重大厂站、市政管网建设力度,不断强化源头治污能力;建立三级联动入河排口整治工作组。2024年,余杭累计完成190个入河排口问题溯源整治。

此外,余杭不断凝聚合力,营造全民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2024年,该区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6580次,发现并处理问题10500余个。

2024年,余杭河湖水质持续改善,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区控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均达100%,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考核结果为优。

接下来,余杭将继续以数字赋能迭代智慧治水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再创治水新佳绩,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成为生态文明之都新中心建设的生动注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