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 塞涅卡在《论生命之短暂》中说:

生命并非短暂,而是我们把它变得短暂;自然并非吝啬,而是我们浪费了太多。这就好像落入败家子手中的巨额财富,可以被顷刻之间挥霍殆尽。 但如果托付给理性的管理者,即便只是微薄的资产,也一定会逐渐增长。生命也同理,管理得当,就会得到充分的延长。

“我们真正活过的只是一小部分生命而已。”


1.没有人关注自身的需求,大家都在为别人的利益而活。

塞涅卡认为,生命并不短暂,问题在于如何利用。

多数人抱怨生命短暂,实则是自己挥霍了时间。生命本身足够漫长,但人们被无意义的活动占据,导致真正“活着”的时间极少。 智者即使早逝,也能活出充实的一生。

我们常常陷入的一种悖论: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工作,却在不知不觉中牺牲了“生活本身”。

塞涅卡认为,人们吝惜个人财产,但对挥霍时间却毫不在乎,即使时间才是唯一值得珍惜的财富。

即便大人物也是如此。

看看那些所谓的名人,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明显的标志,那就是,甲的生命是为乙而存在的,乙的时间又奉献给了丙——没有人在意自己。

这让我想起一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

里面每个人都聪明能干、叱咤风云。可他们只不过是大明机器的一个部件,为了这部机器战战兢兢地奉献了所有,一旦老了、弱了,或者没用了,就会被系统生吞活剥,能善终就足以感激涕零了。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电视剧中,回想一下,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又有多少不是这样的呢?

我们为什么羡慕庄子、陶渊明、徐霞客,难道不正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吗?

奥古斯都大帝被视为命运的宠儿,尽管他掌控一切,却始终渴望闲暇与安宁。他在繁重的公务中寻找片刻的宁静,常常幻想未来的退休生活。结果他直到死亡,也没有过上想要的生活。

还有人常常会表露出一种非常愚蠢的愤怒:他们抱怨大人物的冷漠,因为大人物没有时间给到他们想要的关注。可是,如果你连留给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又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别人的傲慢呢? 可你从来都不会赏脸看看自己,聆听自己的内心。因此,你没有理由要求任何人的关注,因为你看起来并不是缺少他人的陪伴,而是无法忍受自己的陪伴。


2. 浪费生命的原因

那些无用的忧愁、无知的喜悦、贪婪的欲望和世俗的引诱——这些浪费了你多少生命?你真正留给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 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寿命虽长,人却早就死了。‌

  • 盲目追逐外物‌:人们将时间耗费在财富、权力、社交应酬等身外之物上,这些事物本质上是空虚的,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

  • 被欲望和焦虑支配‌:贪欲使人永不满足,总在追逐未来而忽视当下;焦虑则让人陷入对过去和未来的无意义消耗。

  • 可惜,抱怨归抱怨,他们并没有因此改善自己,总是在发发牢骚后又回归到过去的状态中。

  • 塞涅卡认为,即便人类能拥有长达千年的寿命,他们真正拥有的时间依然很少。

  • 恶习总能吞噬时间。那些本应拥有的、虽转瞬即逝但可以通过理性加以延长的时间,依旧会不可避免地流逝。
  • 人们从不努力将其把握,或是试图延迟她的流逝速度。
  • 相反,他们把她视为用之不尽的可替换资源,一而再再而三地浪费。
  • 拖延与被动生活‌:人们总以为有“明天”,将真正重要之事无限推迟,活在被动接受他人安排的状态中。

  • 你总是觉得以后会有时间陪孩子、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直到最后,才懊悔莫及!

因为你意识不到生命的脆弱,注意不到时间的流逝,于是你在时间永远充裕的错觉中将其白白浪费——而事实是,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浪费生命的那一天,很可能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面对恐惧,你知道自己终有一死;面对欲望,又觉得自己能长生不老。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等财富自由了,我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或者“再忙几年,等退休了我就开始过悠闲的生活。”

可塞涅卡对此提出了质疑:你凭什么保证自己能活到那一天?你以为凡事都会按你的心意运转吗?

你难道不觉得惭愧吗,只把余下的残羹冷炙的时间留给自己,把那些不能再用于他处的时间用来思考人生?

生命终结时才想要开始真正地生活,这未免也太晚了。

3. 如何延长生命的“有效时间”?

  • 塞涅卡提出了几个延长生命的方法——

  • 专注于自我‌:将时间投入体验生活、自我成长,而非外界的认可。真正的生命属于“为自己而活的时间”。

  • 活在当下‌:停止为过去懊悔或为未来忧虑,专注于此时此刻的行动。当下是唯一能被掌控的时间。

  • 简化生活‌:减少不必要的社交、琐事和物质追求,避免被世俗事务淹没,保持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 向智者学习‌:通过阅读经典与哲人对话,汲取智慧以超越个体生命的局限。

  • 一个不浪费时间的人,是伟大的人。‌

他解决“时间贫困”的方法不是延长寿命,而是通过反思重新定义人与时间的关系——唯有将时间用于精神成长,才能超越对生命短暂的恐惧。


插图来自奥地利画家 阿洛伊斯·阿内格作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