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公路学会旅游交通工作委员会公布“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评选结果,全国151个项目凭借独特魅力脱颖而出。其中,由省交控集团所属省交建公司匠心打造的G213策克至磨憨公路乐都至化隆段(以下简称“乐化公路”),以卓越的工程品质与创新理念,在激烈的评比中脱颖而出,为青海交通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乐化公路,全长53.6公里,宛如一条承载着区域发展使命的金色动脉,蜿蜒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与化隆回族自治县之间。作为国家公路网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精准嵌入青海东部城市群“三横三纵”综合运输体系,成功构建起“天祝—乐都—化隆”纵向经济走廊。其建成通车意义非凡,不仅让乐都、化隆、民和、循化四县区实现了90分钟交通圈的高效贯通,更使区域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大幅提升40%,成为推动青海东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强大引擎。

科技攻坚铸就高原筑路丰碑。在平均海拔3100 米的高原之上,科技攻坚成为乐化公路建设的主旋律,铸就了一座不朽的高原筑路丰碑。全线控制性工程——乐化隧道,以5933米的超长里程穿山越岭,面对最大埋深428米、复杂水文地质等重重施工难题,建设者们创新采用三维地质扫描与微震监测技术,在玄武岩与砂岩互层的复杂地质结构中开辟出一条安全可靠的通道。而斜沟5号特大桥更是堪称建筑艺术的杰作,它以1378米的长度腾空而起,宛如在云端翩翩起舞。通过2783米的螺旋曲线,大桥四次跨越深谷,运用0.618黄金分割比例的展线设计,巧妙化解了68米的垂直高差,其“高原之环”的独特造型,开创了青海高速公路螺旋展线的先河。建设者们借助BIM+GIS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了毫米级的施工精度控制,创造了双洞月掘进280米的“乐化速度”,令人惊叹不已。

生态工法绘就绿色文化长廊生态保护贯穿乐化公路建设的始终,生态工法的运用绘就了一条绿色文化长廊。项目坚持将生态保护作为建设的底色,采用“表土剥离-分类存放-循环利用”的生态工法,使得沿线复垦绿化率高达98%。同时,精心挑选青海云杉、金露梅等12种本土植物,打造出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立体绿化带,形成了一条绿意盎然的生态廊道。更值得一提的是,建设者们巧妙地将热贡艺术、撒拉族文化、瞿昙寺文化符号融入隧道洞门与桥梁景观设计之中,让这条公路变成了一座移动的“文化长廊”。监测数据显示,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控制率达到95%,真正实现了公路与自然和谐共生,完美诠释了“路从自然中生长”的理念。

路衍经济激活区域发展动能乐化公路的通车,犹如一把“金钥匙”,激活了区域发展的强劲动能。通车首年,沿线旅游热度飙升,瞿昙寺景区门票收入更是突破历史峰值。特色农副产品的运输时效提升了60%,多个省级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更为深远的是,该项目将海东市的辐射半径延伸至甘肃临夏经济圈,促成了青甘两省共建“黄河上游生态经济带”的战略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乐化公路的华丽蜕变,是青海交通建设从“量变”迈向“质变”的生动写照。随着“交通+旅游+生态”融合发展模式的深入实践,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乐化公路这样的高原天路,以智慧交通为笔,以绿水青山为卷,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书写出交通强国的壮丽篇章。

来源: 青海省交通运输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