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芬吉人

芬吉黑人是尼罗河中上游的吉齐拉地区从事游牧的部落,后来,定居的部分人从事农耕。原奉多神信仰,13世纪阿拉伯部落迁入该地,使伊斯兰教得到广泛传播,14世纪,芬吉人改奉了伊斯兰教。后来,在其部落酋长伊玛拉·敦古斯与北部阿拉伯部落首领阿卜杜拉·贾玛哈的领导下,联合组建穆斯林军队,于1504年灭亡以索巴城为中心的基督教统治的阿尔瓦王国,建立芬吉苏丹国,首都赛纳尔。统辖两条尼罗河之间地区,北抵第三瀑布。

二、芬吉苏丹国

芬吉苏丹国(Funj,Sultanate of)1504~1821年存在于今苏丹共和国境内、尼罗河中上游地区的封建苏丹国。15世纪末,芬吉人在吉齐拉地区游牧。后其领袖奥玛尔·冬卡与北部阿拉伯人首领阿卜杜拉·詹马联合,于1504年灭亡以索巴为中心的阿尔瓦国,建立芬吉苏丹国,首都森纳尔,其领土北抵尼罗河第 3瀑布。

17世纪中叶,苏丹巴迪二世(1645~1680)越过白尼罗河将西部疆域扩展到科尔多凡东部。芬吉苏丹把战争中掠来的奴隶编成军队以壮大实力,奴隶军头目与贵族经常发生纠纷。苏丹巴迪·阿布·西卢克时期,与阿比西尼亚国王和科尔多凡部族作战,疆域向东、西方大大扩展;在国内,他镇压封建贵族,废除法律,实行个人专断,从而引起贵族不满。1762年,科尔多凡总督、哈马杰人阿布·利凯立克起兵反叛,废除国王,立国王之子为傀儡。王权落入哈马杰人大臣手中。国家长期内乱,1821年被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的军队所灭

芬吉苏丹国是苏丹地区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设协商会议为权力机构,通过协商推选王室家族成员即素丹位。实行封建分封制,苏丹任命部落首领和地方长官,并赐予封地。芬吉苏丹国以伊斯兰教逊尼派为国教,遵奉哈乃斐学派教法,沙斐仪派学说亦有传播。伊斯兰教著名长老为素丹的宗教顾问,被苏丹授予“加希”称号,主持苏丹和各地总督的就职仪式。16世纪,在苏丹的支持下,苏菲派谢赫易卜拉欣·本·贾比尔和谢赫塔吉丁在各地建立扎维叶,创办学校,讲经布道,将卡迪里教团和沙兹里教团的教义传入苏丹。王国各地建有一批不同风格的清真寺、宗教学校和扎维叶。

首都赛纳尔和索巴等城市成为伊斯兰学术文化的中心,来自希贾兹、埃及、伊拉克、马格里布的伊斯兰教学者云集于此,并到各地讲学布道,培养了大批人材。国家还派遣留学生到埃及爱资哈尔大学、麦加和麦地那去学习。苏丹赐封给清真寺、宗教学校和扎维叶的大量土地和财产,免缴税赋,并资助学者著书立说,促进了芬吉伊斯兰学术文化的发展。

芬吉苏丹国实行封建分封制。人民信仰伊斯兰教。经济生活渐以农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以首都为中心的商路北通埃及、东达红海的萨瓦金港,甚至远抵阿拉伯半岛及印度等地。芬吉商人出售象牙、金砂、奴隶,从阿拉伯输入铁器、颜料和纸张等。国内贸易则以本地棉织品充当货币,有时也使用土耳其货币。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