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内容均有真实出处,绝无虚构。

一位印度网友提出疑问:中国是否还普遍使用共用厕所、没有高铁,以及夜晚街头缺乏巡逻等,点燃了外国网友的好奇心。


这些担忧,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对中国的某些既定印象。以共同使用厕所这一情况为例,一般在一些较为老旧的区域或是特定的场所会存在。

谈到高铁,中国的高铁网络建设成就颇为显著。总里程已超过4.8万公里,占据着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有余,连接了国内数百个城市,出行极为便捷。

至于夜晚街头的治安问题,2023年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将中国列为全球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犯罪率极低。


一位法国教授对中国先进科技的赞叹并非孤例。无论是刷脸支付的普及、共享经济的深度发展,还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的探索,中国在许多科技应用领域都展现出领先的态势

例如,到2024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覆盖了中国城市中98%的人口。现代化设施可与迪拜等国际枢纽相媲美。这些成就,显然不是用“发展中国家”就能简单定义的。


有位印度博主在体验过中国生活后,坦言感到自卑,这种感受虽然直接,却也折射出一些客观存在的差距。

以上海和孟买为例,这两地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异,颇为明显

到2024年,上海的地铁总里程,已超过800公里,每日客流量,高达1200万人次;对比之下,孟买的地铁里程,仅约46公里,高峰期拥挤状况,较为严重。

此外,中国城市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也取得了进展,2023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已降至30微克/立方米,这与新德里常年高于90微克/立方米的数值形成了对比


当然这不是说中国的发展没引起过争议或不存在问题。有些人会问,快速发展的进程是不是把一些深层矛盾给掩盖了呢?实际上在农村地区,那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能提升的空间;而部分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也需要一直去优化、完善。

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中国农村自来水的普及率,已达到90%,5G基站,也已覆盖了91%的乡镇。

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覆盖广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因此那些仅凭部分现象就断言中国“落后”的评论或许未能全面看待问题。

一个社会的安全感,更多是源于社会信任与治理的有效性。夜晚街头的从容与安心,是14亿人共同努力和维护的结果。那些带着固有偏见所作出的批评,往往与中国的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

除了科技,以及基础设施之外,中国在美食,还有文化以及社会包容性这几个方面,同样充满着魅力。


北京烤鸭,四川火锅,杭州龙井茶,每一种风味,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2024年,中国接待的外国游客,超2500万之多,并且已将免签政策,拓展至63个国家。

许多在华生活的外国人表示,他们感受到的是尊重而非歧视,这种友善的氛围,在某些西方国家反而不一定能体验到。

不知最初提出疑问的印度朋友,在有机会亲身体验中国后,是否会改变原有的看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