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中美高层贸易会谈尚未开幕,川普却已在社交媒体上先下一帖:要不要考虑把145%的关税降到80%?谈判小组刚上飞机,特老总统就开始“自说自话”了。此举令中方代表团一头雾水,美方代表团则毫不惊讶——这就是“白宫流程”,亦即“白鲸流程”。


在西方,尤其是美国,“white whale”(白鲸)这个词有着极为文学化又带点悲剧色彩的含义。它源自1851年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亚哈船长因被一头巨鲸咬断了腿,便终身追猎之,穷尽一切代价,终于与它同归于尽。它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痴迷的目标(Obsession):

“白鲸”象征一个人穷尽一生去追逐的目标——通常极其艰难,甚至不可能实现。就像小说中的亚哈船长,对猎杀那头曾毁掉他身体的白鲸执念成狂,最终走向毁灭。



不计代价的执着:

这个隐喻常用于描述某人对某个目标的非理性执着,哪怕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也在所不惜。这个目标可能是金钱、权力、复仇、某项成就或象征性的胜利。


徒劳而危险的追求(Futile and Destructive Pursuit):

白鲸并不总是“值得”的,有时代表的是一种迷失方向、忽视现实的执念,最终可能导致失败甚至灾难。


而今,这头白鲸游到了白宫。

当川总坐在椭圆形办公室里,定睛望向中国方向时,他看到的,不是一条贸易航道,也不是一个多极世界,而是一头巨大的、带着“Made in China”标签的白鲸。他的贸易战,不是战术调整,不是经济调和,而是一场带着赌气性质的猎鲸之旅。

145%的关税是他挥舞起的鱼叉。他没有与谈判代表耳语协商,而是在代表团刚起飞之际,在社交媒体上空投炸弹。就像小说里亚哈船长在风暴来临前突然改变航线,川普的“谈判术”,总是多变、戏剧、带着强烈的个人意志。外人看不懂,他人受不了,但这正是他的方式:制造混乱,以乱治乱,乱中不胜,而且未必能从中渔利。


而讽刺的是,连他的谈判代表都早已习惯,“总统特朗普,也叫特不靠谱,是那种今天觉得145%,明天觉得80%也不错”的人。到底谁在谈判?谁在主导?答案一目了然。

正如一位白宫老官员私下说:“中国是他的白鲸。”这是他经济领域的诺贝尔梦,是他要写进历史课本的英雄事迹。川普的“白鲸梦”甚至阻断了中美之间最基本的理性沟通。中国是带着“我们认真谈”的姿态来到日内瓦。而美国这边呢?总统的推文像是吹响自己命运的丧钟,风向随时会变,让参与谈判的双方都摸不着头脑。

更有趣的是,这场“白鲸大战”并非孤立事件。在这位总统眼中,每一场谈判都是《最后的武士》,每一场政策都是《龙纹身的女孩》,主角都是他自己。他是导演,也是主演,对观众他只有一个要求:永远为他鼓掌。


只不过,亚哈船长最终是被白鲸拖进了海底。小说给了我们文学的美感,而现实却可能只留下通货膨胀、市场混乱和一次又一次被“戏剧性”打断的全球合作。

川普不是唯一一个有“白鲸”的总统,但他是少数几个真正相信“我能杀掉它”的人。他不在乎代价,不在乎程序,不在乎专家意见。他只在乎——白鲸是否在看他。

“The chase is on. The line is taut. The storm is rising.”

美国的大白鲸总统,又一次扬帆出海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