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歼-10C作为四代半多用途战斗机,综合性能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与美制F-35存在代差但具备局部对抗能力,歼-10C的核心技术实力,雷达探测能力:搭载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240公里,可同时跟踪和锁定12个目标。该性能超越法国“阵风”战机的RBE2-AA雷达(200公里),且较美制F-16V多出6个锁定目标。



珠海航展展示期间,其雷达界面曾引发法国飞行员关注。导弹系统优势,PL-15空空导弹:射程250公里,配备AESA雷达导引头,抗干扰能力显著。在中巴联合军演中,歼-10C曾以PL-15对F-16达成9:1战损比。对地打击能力:可挂载KD-88钻地导弹(穿透30米)和YJ-91反辐射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圆概率误差小于1米。



气动与动力系统:采用DSI鼓包进气道设计,降低雷达反射面积约30%,同时优化气流稳定性。换装国产太行WS-10B发动机,推力提升至14.5吨,推重比优于俄制AL-31。与F-35的性能对比代差与隐身能力:F-35作为五代机,雷达反射面积约0.1平方米,而歼-10C为四代半战机,虽通过DSI设计和局部隐身优化将反射面积降至1平方米级,但整体隐身性能仍存在明显代差。



空战场景适应性远程交战:歼-10C的PL-15导弹射程(250公里)优于F-35现役AIM-120D(160公里),但在隐身突防和态势感知能力上弱于F-35。体系作战:美军模拟显示,若F-35依托预警机支持,可在超视距空战中压制歼-10C;但若进入近距离格斗,歼-10C的高推重比和机动性可能占据优势。F-35单价约8000万美元,需复杂后勤保障;歼-10C售价仅4000万美元,且中国提供“一站式”维护方案,性价比优势显著。



歼-10C在中国空军中主要承担国土防空和辅助歼-20的任务,其雷达和导弹系统可有效对抗四代机,但对抗五代机需依赖预警体系支持。技术短板:缺乏F-35的隐身涂层、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等五代机标配技术,战场生存能力相对受限。



歼-10C作为四代半战机的佼佼者,在雷达、导弹和性价比方面形成局部优势,但与F-35的代差使其难以单独抗衡五代机。未来空战更依赖体系协同,歼-10C与歼-20等机型配合,可形成多层次防御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