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变热,雨水增多,身边的蚊虫也逐渐多了起来。伊蚊叮咬引起登革热,唐山市疾控中心提醒您:注意防护,预防登革热。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登革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尤其在每年的夏秋季节,是登革热的高发期。
感染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感染登革病毒后,通常5-9天后便可能发病,症状多较轻,部分感染者可无症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发热(可达39℃以上),可能伴有比较明显的疲乏、厌食、恶心,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通常称为“三痛”),以及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即“三红”)表现,有时还伴有皮疹、出血表现(流鼻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皮下出血等)。绝大多数病人可在1-2周内痊愈,少数患者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属家栖蚊虫,主要在人类居住和经常活动的场所孳生。登革热发病具有季节性,高发期为伊蚊活跃期。
如何预防登革热
控制媒介伊蚊、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登革热的最佳方式。
清理积水。清除室内外积水保持室内清洁,不留积水是减少蚊虫的最基础措施。
防蚊灭蚊。使用蚊帐、蚊香、电蚊拍等工具可有效驱蚊。定期喷洒杀虫剂,能杀死室内外蚊虫。清理房屋周围的杂草、杂物,减少蚊虫的栖息地。
个人防护。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涂抹含有避蚊胺等成分的驱蚊剂。
唐山你好 (tangshan_nihao)
综合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唐山疾控微信公众号 编辑: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