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481 篇文章
导语
5月8日,母亲节前夕,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门诊大厅内暖意涌动。由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专家工作站、“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联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共同发起的“碳惠锦旗”行动之——“孕育新生,‘植’得守护”宫腔粘连生态疗愈活动温情启幕。本次活动以“云植树”替代传统锦旗,将女性健康与生态文明深度融合,为母亲节献上一份独特的绿色承诺。
从“杏林春暖”到“青山处方”: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两千年前,东汉名医董奉以“治病种杏”传颂医者仁心;千年后的今天,“碳惠锦旗”行动将这份传统智慧注入现代基因。今年,依托沪明两地合作,三明林业碳票与上海自愿碳减排行为联动,通过患者植绿行为抵消住院期间碳排放,并以此兑换“碳惠锦旗”来替代传统的实体锦旗,从而解锁“谢医”新方式。继创伤急救“谢医”场景在三明市将乐县启动后,“孕育新生”场景的启动,使得母婴医疗场景与生态修复再次实现闭环。
图1 参与活动的代表合影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有着上海“生命大摇篮”和妇婴“健康大港湾”的美誉,副院长李晓翠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宫腔粘连”生态疗愈活动,创新性地将女性生殖健康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帮助她们更好掌握孕前调理、科学孕育的知识,助力保护女性生育力。
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环城工委副主任孙征宇、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赵彦、“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负责人王韬等活动联合发起人出席了本次仪式。活动现场,宫腔粘连患者代表盛女士和胡女士通过在三明的生命树认养,获颁由福建省三明市生态环境局签发的“碳惠锦旗”(碳中和证书),并转赠给以专业和温暖守护其生育力、将如“盘丝洞”般粘连的宫腔修复为健康宜孕“花园”的一妇婴医生。而这两位患者也成为了“沪明杏林守护者”。
图2 患者代表向医生赠送“碳惠锦旗”
专家一致认为,“孕育新生,‘植’得守护”宫腔粘连生态疗愈活动具有重大意义。一是以碳为约,重塑医患情谊:通过精准核算诊疗碳足迹,患者自愿参与碳抵消,为双碳目标与绿水青山做出贡献。医生手中的“碳中和证书”,既是患者对医者的感谢,更是对生态的庄严承诺。二是以树为证,书写生命传承:遴选固碳能力强且文化寓意深远的十种“生命之树”与新生儿共同成长,为孩子种下穿越时空的祝福契约。待孩子成年时,树木已亭亭如盖,年轮中镌刻着父母的期许、医者的奉献,以及一个家庭对地球的守护。三是以林为桥,激活共富动能:三明作为全国林业碳票改革和医疗改革的先行者,森林覆盖率高达78%。新增碳汇林不仅固碳减排,更通过沪明协作机制,为革命老区注入绿色动能,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参与活动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代表深情表示:“治愈一人,增绿一片。将宫腔粘连的治愈化为生态修复的种子,让新生命的啼哭成为森林生长的号角,让每一面锦旗都化作年轮里的绿色印记。”
附:生命有痛,杏好有你 —“碳惠锦旗”行动简介
“碳惠锦旗”行动于2025年初由上海园林设计研究总院专家工作站、科普中国品牌“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在“两山理论”的孕育地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发起。行动依托三明市全国首个林业碳票发行地的生态资源与医改示范优势,响应沪明合作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探索的具体要求,以上海建工园林集团与福建金森集团生态修复与碳汇开发专业力量为支撑,创新活化三国名医董奉“杏林春暖”文化精髓,通过建立“医疗康复-自愿减排-生态修复”的闭环机制,首创就医行为生态反哺路径,倡导康复群体“不送锦旗送绿碳”,将传统谢医方式转化为碳汇林建设,实现每份康复感恩转化为可量化的碳汇增量,推动医疗健康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形成“治愈一人、增绿一片”的绿色发展范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有机融合,为美丽中国与健康中国战略协同推进提供创新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