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光穿透云层亲吻山脊,当旷野的风裹挟着草木气息扑面而来,肌肤的警报系统已在沉默中拉响——我们奔赴自然的热忱,正悄然化作一场微观世界的生存博弈。
在职业滑雪运动员的装备清单里,防晒霜与雪镜同等重要;亚马逊雨林穿越赛中,防虫喷雾的战术地位堪比指南针。当运动场景从健身房延伸至荒野,我们对抗的不仅是紫外线与汗水,更是整个自然界的生态侵袭。
1
微气候正在破坏你的肌肤锁水能力
当你选择在城市户外运动时,你要知道空气中每增加10μg/m³的PM2.5,肌肤表皮失水率就会上升22%,胶原蛋白降解速度也会加快15%,因此避免坏天气户外运动,对你的肌肤很重要。
同时,干燥的空气还会让肌肤的渗透压失衡。肌肤角质层水分含量相对高,在渗透压作用下,角质层水分会向空气中扩散,使肌肤细胞内水分不断流失,导致肌肤干燥、起皮。长时间处于干燥的环境,皮脂腺分泌皮脂的功能也会紊乱。皮脂是肌肤的天然保湿剂,分泌不足时,肌肤锁水能力下降,水分更易散失。如果长期缺水,角质层细胞间的脂质就会变得干燥、排列紊乱,细胞间连接松散,完整性被破坏,屏障功能减弱,外界有害物质易侵入,进一步加剧水分流失。
2
光波对肌肤的围剿
高海拔的紫外线有多强烈?当海拔每升高300米,UVB强度递增8%-10%。除了紫外线,红外线也相当可怕,对赤道马拉松的研究揭示:湿热地带红外线A(IRA)穿透深度达真皮层下3.5mm,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速度比UVA快2倍。新加坡生物实验室据此研发的液态金属防晒体系,通过动态折射不同波段光线,成为撒哈拉沙漠越野赛选手的强制装备。
3
水流对肌肤的侵蚀
夏威夷冲浪冠军的皮肤微成像显示,每天4小时海水浸泡使角质层钠离子浓度达到陆上运动的7倍,引发持续性渗透压失衡。传统防水防晒霜在流体力学作用下形成湍流边缘,反而加速成分流失。除了海水,淡水运动同样暗藏杀机,铁人三项选手的面部经皮失水率在游泳环节骤增300%,但赛后4小时又出现反常性水肿。日本资生堂实验室解码了这种“海绵效应”:氯离子破坏紧密连接蛋白导致双向渗透失控。他们从沙漠植物复活卷柏中提取的渗透压调节因子,能像生物芯片般智能管理水分子流向,该技术已成为奥运游泳队的秘密武器。
4
风沙对肌肤屏障的侵害
风沙中的沙粒等细小颗粒会与肌肤表面产生摩擦,可能磨损角质层细胞,破坏角质层的完整性,使肌肤屏障功能减弱,同时加剧水分散失。另外,风沙中的灰尘和污染物易堵塞毛孔,影响皮肤正常的呼吸和排泄功能,干扰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的保湿能力下降,还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削弱肌肤屏障。
对于参加越野跑的人来说,面临的挑战就更为复杂了,扬尘颗粒与汗液混合形成的研磨剂,经MIT摩擦学实验室测算,其磨损系数相当于800目砂纸。同时,运动摩擦产生的微创面与汗液中的尿素、乳酸构成“细菌培养皿”,而传统抑菌成分在pH值剧烈波动下纷纷失效。
1
户外护肤的实用技巧
保护唇部
恶劣的户外环境下,唇部极易干燥起皮,可涂含凡士林、蜂蜡等成分的润唇膏,预防唇部干裂。唇部已起皮时,用热毛巾敷软后,用棉签轻轻去除死皮,再涂润唇膏。
绿茶浸渍运动面罩
骑行或滑雪使用的防风面罩,可以用冷泡绿茶(含EGCG抗氧化成分)浸泡20分钟后晾干。运动中呼吸产生的水汽会激活茶多酚,形成抑菌抗氧化的微环境,减少闷痘问题。
“油包霜”法则
高海拔登山或冬季徒步等低温环境时,在乳霜前先涂抹马油或沙棘油,再用温热毛巾按压脸部,油脂层能锁住水分的同时,模拟皮脂膜结构,防止极端干燥空气抽干肌肤水分。
藻类抗盐雾喷雾
海上桨板或帆船运动时,海水蒸发形成的盐雾容易导致皮肤脱水。可以使用含有藻类提取物的喷雾,或者混合3滴钝顶螺旋藻提取物+100ml温泉水自制喷雾。蓝藻多糖能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气水膜,中和盐分结晶的刺痒感。
2
常见户外护肤误区与纠正
极端温差之下来回切换
很多人在户外感到太热或太冷时,就想立刻钻到室内,但其实当5℃的寒风遇见20℃的商场暖流,皮肤经历的热冲击堪比实验室的冻融实验。这种温差波动会使细胞间脂质流失速度加快4倍。因此长时间参加完户外运动后,避免马上进入温差较大的室内环境。
认为夜晚没有紫外线
夜跑运动者可能会认为夜晚无需担心紫外线对肌肤的侵害,但其实城市里霓虹灯光中的高能可见光(HEV)可以使黑色素活性增强300%,效果相当于正午阳光的40%。所以夜跑也要选择远离光污染的地方,如果无法避免建议涂抹好防晒品更为安全!
高海拔用普通保湿霜
当海拔每升高1000米,表皮脂质合成速度下降19%,而经皮水分流失增加33%。如果此时,你选择了传统封闭性保湿产品,它会在低压环境下形成窒息性膜结构,反而加剧肌肤屏障崩溃!所以在高海拔地区,你应该选择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仿生气凝胶:其纳米孔道结构允许水分子逸出,却能锁住自身重量200倍的保湿因子。准备前往高海拔户外的你,一定记得带上高海拔专用保湿霜哦!
频繁使用保湿喷雾“补水”
喷雾是非常方便的补水利器,很适合在运动中途使用,但过度依赖喷雾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导致越喷越干。户外干燥时,可少量使用喷雾后轻拍吸收,并搭配含神经酰胺或透明质酸的保湿霜锁水。
出汗多时频繁去角质
户外运动之后每个人都希望赶快将身上的汗渍洗干净,而户外暴晒后皮肤极为敏感,频繁去角质会削弱屏障,引发红肿或感染。油皮每月1次、干皮每2月1次即可,敏感肌应避免使用磨砂类产品。
晒后修复仅靠敷面膜
一提到晒后修复,很多人就会想到敷面膜!敷面膜的确能起到很好的修复作用,但搭配其他工作一起进行,才会事半功倍!首先,晒后肌肤需先降温(如冷敷或舒缓喷雾),再使用含积雪草、维生素B5的修复精华,最后用高保湿霜锁水。注意避免直接敷美白面膜,以免刺激加重炎症。
肌肤
你的第二户外装备
当山野、海岸与城市缝隙成为运动主场,肌肤面对的挑战也因场景而转变——露营的篝火烟雾、徒步的沙尘暴击、越野跑的极限摩擦、骑行的疾风侵袭……每一寸肌肤都在经历微观战场。当护肤策略与运动场景深度咬合,防护便不再是负担,而是让身体与自然对话的精密仪器。我们为四大主流户外运动定制“护肤战术手册”,用精准防护解锁进阶美学,让你在自然中破风而行,归来时仍能自信地迎接镜头的凝视,那才是征服山川湖海的最佳勋章。
露营
对抗温差与烟尘
篝火边的美学
环境挑战
昼夜温差超15℃、篝火PM2.5颗粒、潮气虫扰、睡眠不足引发的皮肤应激反应。
护肤挑战
高强度紫外线辐射
海拔每升高300米,紫外线强度增加4%(高原露营风险倍增)。另外UVA穿透云层/帐篷引发胶原蛋白降解(光老化)。水面/雪地的反射也使紫外线暴露量提升50%~80%(如湖边、雪山露营)。
极端温湿度波动
日间高温(>35℃)加速皮脂氧化、毛孔堵塞。
夜间低温(<10℃)导致角质层水分流失、干裂。睡袋的摩擦还会引发机械性荨麻疹(尼龙材质敏感者高发)。
生物性刺激源
蚊虫叮咬释放组胺导致丘疹性荨麻疹(48小时内出现水疱)。隐翅虫毒液接触还会导致线状皮炎。此外,漆树/毒藤分泌的漆酚引发IV型超敏反应(迟发性接触性皮炎)。
篝火/烟雾污染
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PAHs)附着皮肤,激活AhR受体,加速色斑形成。烟雾刺激还会导致眼周角质层脱水,加重细纹。
护肤实操方程式
日间三明治抗污染屏障
使用含甘草酸二钾的抗氧化精华打底,可以中和篝火烟雾中的自由基。再选择含硅石颗粒的物理防晒(SPF30+ PA+++),既能反射紫外线又可吸附烟尘。最后用薄荷脑+香茅精油按1:20稀释制成防虫喷雾,喷洒于发际线、手腕等暴露部位。
夜间睡眠面膜疗法
睡前厚敷含“微蓝藻提取物”的凝胶面膜,其天然电解质可平衡露营地潮湿环境导致的细胞渗透压紊乱。针对篝火烟尘残留,用荷荷巴油混合细砂糖轻柔按摩鼻翼、额头,以油溶油清除PM2.5微粒。
便携神器
1.战术性驱蚊:将茶树精油滴在医用胶布,贴于帐篷内帐顶部,驱虫同时净化空气。
2.急救冰晶贴:含4D透明质酸的凝胶贴片,冷藏后敷于日晒后发烫的锁骨与耳后。
肌肤“战备”
1
凯芮黛 Carita
欣光御颜精华防晒乳SPF50+ PA++++
RMB1,280元/50ml
出门露营,怎么能少的了防晒装备。欣光御颜精华防晒乳能于肌肤上形成一层 “光感面纱”,如同舒适自然的第二层肌肤,光氧双抗,全御晒纹。全日全场景防护可能对肌肤造成压力的紫外线、氧化、外界污染,避免肌肤出现光老化迹象,预防晒纹,使肌肤充盈饱满,奢享轻松愉悦的露营时光。
2
雪花秀 Sulwhasoo
日护水感防晒乳SPF50+ PA+++
RMB360元/50ml
这款防晒适合户外运动、水上运动使用。液体防晒衣,遇水不怕溶,暴晒不怕黑。专研成膜科技,更薄更细更贴肤。一抹推开,轻盈柔润,迅速成膜。轻薄牛奶质地,水感亲肤,不粘腻。防水、防汗、耐热效果好,无惧烈日,户外必备。
3
后 The Whoo
天气丹花献紧颜细致精华棉片
RMB340元/60片
在野外过夜,又不想亏待了肌肤,那使用精华棉片更方便、卫生。轻柔擦拭,柔软厚实的厚度感打造高级触感,整顿平滑肌肤。双面棉片一面为花纹面,擦拭使用,沿着肌肤纹理擦拭带走多余角质及油脂微。另一面纤维面湿敷使用,洁面后湿敷到肌肤烦恼部位,集中柔软细腻,舒缓护理。
徒步
征服山野
全天候防御工事
环境挑战
8小时+持续紫外线暴晒、汗盐结晶磨损角质层、山地强风加速水分蒸发、砂石飞溅引发微擦伤。
护肤挑战
高强度紫外线与光老化
紫外线中UVB引发表皮晒伤,红斑反应在徒步4小时后显著增强(尤其高海拔地区)。UVA可穿透至真皮层,破坏胶原纤维,加速皱纹生成(山地徒步时UVA强度比城市高40%)。此外,雪地/岩壁反射使紫外线暴露量增加60%,鼻尖、下颚等凸起部位易形成局部色斑。
机械性摩擦与微损伤
背包肩带压迫可能会导致锁骨区表皮剥脱(“背包疹”)。登山杖握持会导致虎口处角质增厚+皲裂。汗水蒸发后盐分残留,与衣物摩擦形成“微切割效应”,加剧皮肤屏障破坏。
湿热环境与微生物失衡
连续徒步8小时,腋下/腹股沟湿度超90%,pH值升至6.5(正常皮肤pH值为4.5~5.5),极易导致真菌繁殖和细菌感染。
护肤实操方程式
地形适配策略动态防晒
林间徒步选用SPF30润色防晒乳,抵御穿透树叶的散射紫外线,蜜桃色修正丛林绿光反射导致的肤色暗沉。沙漠、雪地徒步选用SPF50+锌钛双盾防晒霜+防紫外线面巾,重点防护雪地反射率高达80%的UV射线。
途中三阶清洁法
每2小时用含硅藻土的吸油面纸按压去汗,保留必要皮脂膜。午餐休整时以金缕梅纯露喷湿全脸,棉片单向擦拭清除毛孔内沙尘。抵达营地后用APG表活便携卸妆湿巾进行深度清洁,避免汗盐过夜刺激。
黑科技装备
1.抗摩擦护颈巾:浸渍玻尿酸的速干魔术头巾,减少颈部与背包带的摩擦红斑。
2.冰川泥瞬效面膜:独立胶囊包装,5分钟吸附毛孔内氧化皮脂,恢复肌肤透气感。
肌肤“战备”
1
修丽可 SkinCeuticals
植萃舒缓修护精华面膜
RMB700元/60ml
徒步一天下来,皮肤受损,需要舒缓与修护,在睡眠时使用面膜是最稳妥的办法。这款面膜添加绿色植物萃取精华、舒缓因子神经胜肽 (二肽),能帮助有效舒缓肌肤,缓解敏感不适,补水保湿修护。通过快速缓解外因导致的皮肤敏感,消除暂时性皮肤受损反应。凉爽肤感,密集补水,令肌肤重焕润泽。
2
希恩派 CNP
蜂胶唇色粼润唇膏
RMB129元/15ml
想与大自然谈一场鲜活的恋爱,没有水润的双唇怎么行。唇部干燥时,随时涂抹CNP蜂胶唇色粼润唇膏,可以维持唇部滋润紧致不紧绷。使用一次,持久水润,预防因缺水而产生的起皮,深层补水,唇膜般深润。使用便捷,定量取用,干净卫生,且易于携带。
3
后 The Whoo
天气丹花献紧颜细致精华棉片
RMB340元/60片
全新小金瓶的防晒粉末有效避免紫外线散射剂彼此粘连,始终保持防晒膜的灵动流动性,无论面部如何活动,它都能智能跟随面部起伏,精准自动填补每一丝缝隙,确保防晒屏障坚不可摧,防御严丝合缝。轻盈肤感,硬核守护。
越野
高强度运动
毛孔呼吸战
环境挑战
剧烈出汗导致水油失衡、高频震动引发毛孔扩张、运动bra/背包带机械性痤疮、冷风刺激引发泛红。
护肤挑战
高频摩擦与剪切力损伤
大腿内侧/腋下因重复摆动产生皮肤擦伤(Chafing),湿度越高损伤越重。在崎岖地形中,皮肤承受的剪切力可达日常行走的3倍。
持续性汗液侵蚀
汗液盐分(NaCl浓度达45mmol/L)结晶形成微切割效应破坏角质层完整性。汗液pH值升高(达7.5)削弱皮肤抗菌肽活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风险上升30%。盐渍眼周还会引发刺激性睑缘炎。
生物性威胁升级
蜱虫叮咬(莱姆病媒介)高发于草丛穿越路段。蜜蜂/马蜂攻击引发急性过敏反应(需肾上腺素笔急救)。
极端气候叠加伤害
高温高湿的环境会使汗液蒸发受阻、表皮浸渍,从而产生间擦疹。热辐射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引发持久性红斑。低温大风环境会使经皮失水、面部皲裂+冻伤(鼻尖/耳廓)。同时,冰晶会摩擦角膜导致“雪盲症样”眼周损伤。
护肤实操方程式
防摩擦预处理
在运动内衣边缘、腰包接触处涂抹含二甲基硅油的隐形防护膏,形成滑动膜减少摩擦力。将鼻梁、颧骨等易被眼镜摩擦部位,提前按压含硅石粉末的控油妆前乳。
赛中补水黑科技
运动前将含电解质与小分子玻尿酸的补水棒涂抹于下颚、太阳穴,汗水会逐步溶解形成保湿膜。途中可携带pH值5.5弱酸水丸,吞服后可从内部调节因大量排汗导致的皮肤微生态紊乱。
紫外线防御
使用防水抗汗型防晒霜(EltaMD UV Sport SPF50)+物理遮蔽(空顶帽+护颈面罩)。紫外线敏感者穿好防晒胶囊衣。
赛后修复公式
即刻用4℃预冷的“矿物镁粉冷敷贴”覆盖面部,镁离子抑制运动后炎症因子释放。洗澡时以燕麦麸皮包裹成沐浴球,轻柔去除死皮同时补充葡聚糖屏障。
肌肤“战备”
1
优佳 Ultrasun
护颜防晒乳SPF 30+ PA+++
RMB178元/30ml
皮肤学专研防晒,专业度拉满,大分子不透皮,上脸更安心。0香精0防腐剂0致敏成分,敏感肌放心用。GSP-T抗氧复合配方,肌肤不泛红起皮干痒,敏肌依旧保持稳定健康状态。多光谱全波段防护。质地清爽不油腻。
2
修丽可 SkinCeuticals
修丽可全新色修精华水
RMB580元/200ml
黄瓜、迷迭香、桑根和橄榄叶萃取精华具抗炎、抗菌特性,舒缓并镇静发炎过敏肌肤;-4%高浓度波尔多树叶可为肌肤提供长效补水保湿。修丽可全新色修精华水沿用经典复合植萃配方,可瞬时疏通被油性物质堵塞的肌肤毛孔,为细胞注入水分。运动前后使用能有效保湿、舒缓肌肤、强韧屏障。
3
霏丝佳 Physiogel
舒缓安肤润护防晒霜SPF 50+ PA++++
RMB189元/40ml
霏丝佳舒缓安肤润护防晒霜沿用品牌王牌拟肤科技,通过仿生拟肤成分丰富肌肤屏障脂质,减少肌肤水分流失,强韧肌肤屏障。高系数的物化结合配方带来高效防护,防晒黑、防晒伤,减少紫外线带来的光损伤。另外,产品质地轻薄,清爽不粘腻,温和无刺激,痘痘肌、敏感肌都能安心使用。瓶身小巧便携,是户外必备、应对炎炎烈日的宝藏防晒。
骑行
破风而行
动能级养护
环境挑战
逆风骑行加速表皮水分流失、头盔压迫导致毛囊角化、尾气油烟附着、眼部干涩引发早衰性细纹。
护肤挑战
紫外线伤害
骑行时皮肤长时间暴露在外,紫外线中的UVB可使皮肤表皮细胞受损,导致皮肤发红、疼痛、脱皮等晒伤症状。UVA能穿透皮肤深层,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使皮肤松弛、产生皱纹、出现色斑,加速皮肤衰老。
风吹影响
骑行中空气快速流动,会加速皮肤表面水分蒸发,使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屏障功能减弱,更易受外界刺激。强风还会刺激皮肤,使毛细血管扩张,对于敏感肌肤,可能引发红肿、瘙痒、刺痛等敏感症状。
灰尘与污染物侵袭
骑行时会接触大量灰尘、花粉等污染物,它们易附着在皮肤表面,堵塞毛孔,阻碍皮肤呼吸和新陈代谢,引发粉刺、痘痘等问题。
护肤实操方程式
防风保湿黑科技
1.面部防护:出发前全脸薄涂含“极地微生物多糖”的防风霜,遇风自动形成弹性保湿膜。
2.自制设备:在码表支架上安装迷你加湿器,添加洋甘菊纯露,骑行时营造面部微湿润环境。
抗污染防晒
选择高附着力防晒乳(SPF50+/PA++++),优先含氧化锌的物化结合配方,抗汗抗风沙且不易入眼。重点强化额头、鼻尖、后颈等骑行俯身时的紫外线高暴露区,补涂时搭配防晒滚珠,避免手部污染。
头盔区专项护理
将头盔衬垫喷洒含酮康唑的抗菌喷雾,预防压迫性毛囊炎。额头发际线处贴含水解蚕丝的防压痕贴片,避免摘下头盔后的尴尬勒痕。
眼周动能抗衰
使用含“马达蛋白激发肽”的骑行眼镜防雾喷雾,兼顾镜片清晰与眼周抗皱。夜间以磁热眼罩搭配A醇眼膜,修复紫外线及强风导致的胶原蛋白流失。
肌肤“战备”
1
希思黎 Sisley
焕白润泽防护乳SPF50+ PA+++
RMB2,700元/40ml
这款贵妇级的防晒富含焕白晶萃复合物专利配方,针对黑色素生成的四个阶段,层层阻黑,改善肤色的灰色暗沉感。玫瑰果精粹、绿扁豆精粹、天然红没药醇,三重植物精粹协作,减少肤色泛黄。澳洲坚果油强效保湿,令肌肤细腻柔滑。
2
兰蔻 Lanc me
轻透水漾防晒乳SPF50 PA++++
RMB495元/30ml
兰蔻小白管防晒一直以来表现都十分亮眼,6重精配,全波段防御,防晒红晒黑,更防光老化,紧锁肌肤胶原蛋白。采用空气感防护膜TM专利,水感亲肤不粘腻,均匀延展会呼吸。蕴含维他命E、法国蔷薇及高山雪融花精粹,边防边养,不闷痘,敏感肌亦适用。
3
伊索 Aesop
艾莉奥斯芳香护手霜
RMB245元/75ml
在外骑行,护手霜是必备单品。这款手霜以萃取自北非雪松、广藿香、丁香花蕾的精油成分调制而成,膏体延展性很好,香气令人愉悦,能有效保护双手。
编辑-Sara
新媒体编辑-锦鲤
文字-Coco、大玉儿
摄影-尹煜@betterimage
部分图片-不丹旅游局、瑞典北极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