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将国产武器更深入地整合到“阵风”战斗机机队的追求遭遇了阻碍。据印度媒体5月9日报道,尽管达索已同意协助将印度制造的武器整合到印度海军运营的“阵风”M 型和印度空军运营的“阵风”F3 型中,但拒绝向印度分享其“阵风”飞机源代码。


所涉及的源代码管控着“阵风”战斗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即 Thales RBE2,及其模块化任务计算机(MMC),它们共同构成了该战机的电子骨干系统。这些系统管理着飞机的传感器融合、武器系统和任务关键操作,因此获取源代码对于印度整合自身武器(如“阿斯特拉”超视距空空导弹、Rudram 反辐射导弹)及其他国产航空电子设备而言至关重要。没有这一权限,印度在按自身特定作战需求定制“阵风”方面的能力将受到限制,只能依赖法国系统,这阻碍了其在“自力更生”倡议下实现自主的进程。

达索的不情愿源于对法国制造武器市场份额可能流失的担忧,尤其是由欧洲导弹制造商 MBDA 生产的武器。尽管“阵风”通常配备 MBDA 的“米卡”导弹,但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研发的“阿斯特拉”超视距空空导弹已崭露头角,成为替代品。“阿斯特拉”Mk1(射程 110 公里)及即将问世的“阿斯特拉”Mk2(射程预计超过 160 公里)在性能更优的同时成本更低,与 MBDA 及其下一代版本“米卡 NG”形成竞争。希腊等“阵风”运营商已对“阿斯特拉”表现出兴趣,这令达索和 MBDA 深感不安,他们担心分享源代码可能会加速从法国武器向更便宜的本土替代品的转变。

“阵风”源代码的僵局凸显了技术主权与知识产权之间的更广泛张力。对印度而言,获取源代码关乎战略自主权,能使印度空军和海军减少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按印度独特作战需求定制“阵风”,特别是在应对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地区威胁方面。印度空军运营 36 架“阵风”战斗机,而海军计划采购 26 架“阵风”M 型,预计 2027 年开始交付。将“阿斯特拉”和“鲁德拉姆”等国产武器整合其中,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增强与“光辉”轻型战斗机和苏 - 30 MKI 等其他印度平台的互操作性,这些平台已采用这些系统。

据报道,MBDA 和达索对这一趋势“感到紧张”,因为印度对本土武器的推动可能会树立先例,影响其他国家。埃及、卡塔尔和阿联酋等“阵风”运营商可能会效仿,选择像“阿斯特拉”这样的更便宜的替代品,而非法国导弹。这种担忧还因印度日益增长的国防出口抱负而加剧,“阿斯特拉”作为“印度制造”倡议的一部分,已被推荐给友好国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