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伟
从今天起,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施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和取消户口本要求。(新华社)
结婚、离婚便捷化的同时,有人担心这会降低婚姻的严肃性,甚至助长“闪婚闪离”现象。事实上,结婚登记的“方便”,并非“随便”,在婚姻自由的基础上,更应强调对爱情的忠贞、对婚姻的责任和义务。
此前婚姻登记受户籍限制,新规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流动人口能够就地办理婚姻登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已达3.76亿人,这项改革就像是为新时代“候鸟族”量身定制的便民服务,契合现代社会人口流动频繁的特点,是政府优化服务、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
取消户口本要求,意味着减少家庭过度干预婚姻自由,尤其保护了部分弱势群体的权益。过去领证要户口本,不少情侣都遇到过“家长扣户口本逼婚”的离谱剧情。
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一直被视为“终身大事”。古人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达对爱情的忠贞,用“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强调夫妻间的信任与坚守。这些诗词不仅是浪漫的表达,更是对婚姻责任的深刻诠释。
婚姻的本质是什么?《民法典》第1041条明确规定:“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这里的“自由”并非“随意”,而是在法律框架下的自主选择,同时伴随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尽管婚姻登记的程序已经简化,但法律对婚姻的约束并未放松:《刑法》第258条:禁止重婚,违者将承担刑事责任,重婚罪照样坐牢;《民法典》第1043条,关于婚姻家庭中道德规范的倡导性规定,明确要求配偶间保持忠诚义务;《民法典》第1077条规定离婚冷静期制度,防止冲动离婚,维护家庭稳定。这些规定表明,法律在保障婚姻自由的同时,也强调婚姻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结婚登记变得简单,有人担心万一所遇非良人,如何应对?事实上,全国联网的婚姻数据库,记载的信息比户口簿上更丰富、更准确,更能发现和防范冒名登记、婚姻信息造假等违法行为。
婚姻登记便捷化是好事,但社会仍需倡导正确的婚姻观,新条例强化了对新人进行婚姻咨询和辅导,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很多地方都会举行隆重的颁证仪式,强化婚姻的严肃性。当事人对自己出具的证书和材料要保证真实性、合法性,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也会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结婚登记的简便,并不意味着婚姻的严肃性降低,也不意味着家庭责任的减少。“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真正的婚姻,不仅是法律上的结合,更是情感上的相依、责任上的共担。无论是法律的规定,还是传统文化的熏陶,都在提醒我们:婚姻自由,但不可轻率;爱情浪漫,仍需责任守护。唯有如此,才能让婚姻真正成为幸福的港湾,而非冲动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