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一遇最早梅雨季要来了,乡亲们可得绷紧弦!



啥是梅雨季节?老辈人常说“黄梅天”“霉雨期”,正是梅子黄熟、东西易霉的时节。

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中上旬,长江中下游一带常被阴雨笼罩,今年却提早了脚步。

梅雨咋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北上,暖湿气流碰着冷空气,在半空拧成了准静止锋面。

这锋面赖着不走,雨就一场接一场,直到副高再北移,暑热压过湿气,梅雨季才算到头。今年到底啥时候入梅出梅?中国气象说了,6月6日入梅,7月13日出梅,足有38天!



比正常年份多了近两周,难怪说“10年一遇”,这雨势看来不容小觑。

江苏浙江的乡亲注意了,当地预测汛期降水偏多,部分地区可能闹涝。浙江水文中心提了醒,甬江可能超保洪水,杭嘉湖平原、钱塘江中上游也得防超警。

可天气这事儿,谁说得准?南京专家就说,全球变暖让梅雨变得“暴躁”,容易下急雨。

往年“连阴绵雨”说不定变“突发暴雨”,农田排水、鱼塘加固都得提前张罗。梅雨季对咱生活啥影响?衣裳晾不干,家具冒潮气,人也跟着憋闷,可别让湿邪侵了身。



对种地的乡亲来说,田里可经不起泡水。水稻渍害、病虫害都盯着呢,清沟排涝得趁早。

中稻晚播的地块,雨后得赶紧补苗,别等苗黄了才着急,农时可不等人。水产养殖户更要留神,低洼鱼塘得加固围栏,排水口堵了可就麻烦,鱼虾跑了损失大。有人问,梅雨季长是不是庄稼就长不好?

那也不一定,雨热同期本是好时候,就怕过了头。就像2023年的强梅雨季,好多地方遭了灾,可也有地块及时排涝,收成没受大影响。今年入梅早,出梅时间也不晚,中间跨度大,得做好“持久战”准备。

老辈人传下“芒种后逢丙入梅”的说法,现在虽说看气象数据,老经验也能做个参考。雨水多不多?这是乡亲们最挂心的。



目前看黄河、长江流域局部多雨,具体还得看临场变化。气象部门天天盯着卫星云图,咱老百姓也得常听预报,别等雨淋头了才找伞。

都说“靠天吃饭”,可咱也不能干等着。该修的沟渠修起来,该备的农资备齐全,心里才有底。

梅雨季的粮食安全,得靠提前防范。

政府部门也得盯着水库水位、农田排灌,别让涝灾毁了收成。有人担心,梅雨季提前是不是气候变了?这两年极端天气多,确实得留个心眼。



全球变暖不是虚的,专家都说梅雨模式在变,往后说不定年年得琢磨新应对法子。但咱也别慌,只要准备足,再难的天气也能扛过去。

就像去年邻村,提前挖了排水渠,大雨来了没泡水。38天的梅雨季,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关键是每天关注天气,别疏忽了田里的动静。“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可如今梅雨季提前,老谚语也得跟着时代变,灵活着用。

最后说一句,咱种地的乡亲最知道,天气无常,人得有常。该做的防护做到位,剩下的听天由命。

想知道每天最新天气?



关注咱的天气号,梅雨季天天更新雨情,帮你盯着老天爷的动静。当然了,天气预测有误差,具体还得以当地预报为准,咱多留几个心眼总没错。

这10年一遇的早梅雨,既是挑战也是考验。只要咱提前防、用心管,定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乡亲们,你们那儿往年梅雨季啥情况?

今年打算咋应对?评论区聊聊,互相取取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