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能实现和谐共处吗?

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临安交出的这张漂亮答卷,直接让首次在亚洲召开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选择了杭州。

杭州临安拥有浙江省首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284公顷的面积虽然在全球700多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属于“袖珍型”,但它紧挨着“长三角都市群”,其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令世界瞩目。

环绕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有天目村、西游村、月亮桥村、光明村、潜东村、朱湾村等九个村落,“天目九村”是如何同时做到生态保护,且村民安居乐业的?

今天,我们走进第一站——於潜镇朱湾村。

“朱湾有条很棒的骑行线!”

“朱湾村有条很棒的骑行线!” 近日,这条消息在临安骑行圈不胫而走。

有多棒?

临安青山湖绿道、浙西天路、红叶指南、周家头……我都骑过了,各有特色,难道朱湾村的这条线属于“遗失的美好”?

真的别有韵味!


位于天目山西麓的於潜镇素有“耕织故里”的美誉,这里是临安的生态农业重镇,沃野千里之外,还有万亩竹海。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曾在於潜写下这一千古名句,虽是托物言志,但源自於潜竹海。

而位于於潜西北部的朱湾村是绝对的“竹林大村”:竹笋是村里的第一经济作物,全村43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竹园,通过出售野笋、雷笋,每年一户人家少则收入几千元,多则二三十万元。

一片片竹林随风摇曳,形成“竹海”,骑行在朱湾起伏的盘山公路上,看竹叶斑驳,听竹海低语,阵阵醉清风。


“事实上,我们正以朱湾村的山夏游青年旅社为骑行基地,推出两条骑行环线。一条是连通临安主城区、於潜镇的80公里大环线,另一条是连通於潜镇、天目山镇的30公里小环线,途经泗州、武山、天目等村。”朱湾村的乡村运营师吕瑞豪说。


为此,他和95后小伙伴团队已经组织过一场朱湾村骑游沙龙,在骑友实地体验的基础上对原有线路进行了优化。

前天清晨,我实地体验了一把30公里小环线,过瘾 ——

朱湾村海拔并不高,200米左右,但从天目山镇方向骑行进村,依然能感受到攀爬盘山公路时的冲击感。越靠近村庄,竹海越盛,柏油路逐渐宽至10米左右。

骑行在朱湾村,两三公里狭长主干道上人家不断,还有山夏游青年旅社、八都书院、竹中荷花园等节点。


村里一条2000米长的溪竹游步道骑行起来也别有滋味,一侧是小溪、另一侧是延绵的竹林,让人秒变“竹之村”的小迷弟。

沿泗东线出村一路下坡,风驰电掣,道路两侧绿意盎然,还有大河、稻田、林荫小道……特别是连续数公里的林荫小道,郁郁葱葱且浪漫。


这条30公里的宝藏骑行线途经多个村庄,最后返回朱湾村,在村里的山夏游青年旅社喝杯咖啡、吃个甜点,露营小坐,或是住上一晚聆听竹海松涛,惬意极了,还有住青年旅社重回大学宿舍的小确幸。

朱湾的生态农文旅之路

朱湾村属于“深山山村”,地域面积1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7.6%,分为朱湾、西桥、东平三个自然村。全村共1282人,其中老年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年轻人多在於潜、临安等城镇上班。


这里的村民勤劳淳朴,天蒙蒙亮就会扛着锄头去竹园挖笋,黄昏时三五成群坐在家门口聊天、乘凉,分享一天的快乐。在和村民们闲聊的过程中,我发现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早已深入人心。

“村里偶尔也会有野生动物跑来,但这几十年大家伙儿的保护意识提高了,就算遇见黄麂、黑麂、毛兔等野生动物,也都会为它们让路。”村口小卖部67岁的老板娘说。

“我们村的定位就是原生态小乡村,0工业污染,村里主要发展一产农业和三产乡村文旅。早在2023年,村里的集体总收入就达到了129万元。” 朱湾村党总支书记李国平说。

朱湾村的农业主要集中在种植竹笋和於术两大经济作物上,村里很早就开始种植天目雷笋,品质特别好。近年来,村里的生态农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包括联合省里的农业专家,推动近200亩於术基地的於术品质提升,将20亩山谷作为有机蔬菜基地,增加游客的乡村体验和采摘乐趣。

相比之下,朱湾村的乡村文旅则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


“2023年,我们进驻朱湾村,当时就发现这个村距离中心镇比较远,文旅配套基础几乎没有。当时我们策划了‘乡村一桌菜’活动,推出的‘朱湾乡亲宴’获得了临安区十大乡村家宴大赛的金奖,但因为配套不足,这一金字招牌没能很好铺开。”吕瑞豪坦言。

吕瑞豪是退伍军人,韧劲十足,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提出“运动+中药疗愈”的运营理念,和村两委一起进一步完善朱湾村的基础配套,全面打造“山野游·朱湾里”村落景区。


比如将村里的闲置木屋改建成山夏游青年旅社,配备两个八人间和一个标间,并配套简餐、咖啡,为骑行、摩旅、徒步等户外爱好者提供交流、休息的场所。(“山夏游”青年旅社联系电话:18143453293)


又比如将村子原有的“八都书院”变为一个集茶室、中医馆、乡村档案室、直播间等为一体的公共活动空间,丰富村民、游客生活。


再比如朱湾村将原来的房车营地“爆改”成一座四星级标准的轻奢酒店,不久之后就将对外营业。

“我们还承租了村里的几处水库,正在围绕水库打造垂钓休闲区,针对村里的闲置房屋,我们计划推出整栋或单间的租赁,进一步丰富村子农文旅业态,帮助村民增收。”吕瑞豪说。

在他看来,宝藏骑行线让朱湾村连接了外界,而生态农文旅之路连接了未来。

记者 王斐帆 视频 林叶杨 通讯员 刘盈盈

我们大杭州新媒体编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