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后授勋的开国上将中,有一名黄埔军校优秀毕业生,并且还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他就是陈明仁。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成了背叛蒋介石,让长沙和平解放的“罪魁祸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黄埔一期毕业的职业军官
1903年,陈明仁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市今南桥镇洪源村陈家岭的一个农民家庭。即便家中条件并不好,但是父亲却坚持要将陈明仁送入学堂学习知识,希望陈明仁能通过读书改变家里的贫困现状。
他先是在本地的私塾和小学完成了自己的启蒙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在1920年,考入了长沙兑泽中学,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他的中学学习。毕业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为了当地一所小学的教师,也算是一个上得了台面的工作。
但陈明仁的目标不仅限于此,在中学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来自国外的先进革命思想,成为了坚定的革命斗士,再加上此时中国大地上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依靠教育育人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渐渐的陈明仁的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从军。
正巧的是,此时陈明仁的同乡陈潜正要按照孙中山的指示创办一所军官学校,得知消息的陈明仁拿上自己的中学成绩单,兴冲冲的找到了陈潜,表示了自己想要参军入伍的想法。面对这位仍未脱去书生稚气却对“参军”两字两眼放光的同乡,陈潜根本找不到理由拒绝“党国,就需要你这样的年轻血液”。
1924年,陈明仁不顾家中人反对,来到广州进入陆军讲武学校,开始了自己作为军官的职业道路。当年9月,讲武学院和黄埔军校合并,陈明仁成为了黄埔军校一期的学生,前途不可限量。
1925年,陈明仁从黄埔军校毕业,担任黄埔军校教导团见习排长。在随后孙中山为了巩固广州的革命阵线,发动军队对军阀陈炯明的讨伐战争,初出茅庐的陈明仁在这场战斗中,率领自己的排,势如破竹消灭了敌军一整个营,一时间让他在军中名声大噪。
在后来的北伐战争与抗日战争中,陈明仁总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凭借优秀的战术多次完成了对敌军的作战任务战功显赫,也让蒋介石认识到了这个黄埔军校的优秀毕业生。
促成长沙和平解放
1945年日本解放后,蒋介石弃人民对和平的憧憬于不顾,公然撕毁了《重庆条约》发动了对共产党人士的大清剿,最终导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但因为军队内部腐败严重、不得民心等问题,国民党的优势逐渐消散,开始在战争中展现疲态。
到了1949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解放,仅剩华南一些城市仍在国民党的手中,而长沙正是其中之一。这座城池中约驻守了12万国民党军队,中共中央深知一旦发生正面交火,必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而在城内指挥这支部队的正是时任国民党军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的陈明仁,一时间华南地区所聚集的这几十万生命的生死存亡都掌握在了这位国民党军官手中,一旦他死守城池,两方将消耗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此前,蒋介石曾向陈明仁发出过密报,让陈明仁死守长沙,为战局拖延时间,随后自己将派出部队解救陈明仁。但陈明仁知道,这不过是蒋介石在利用他,所谓的援军根本不存在,蒋介石自己已经败逃台湾,而其他国民党将领也自顾不暇,怎么可能有多的部队来支援他。
其实,陈明仁与蒋介石的关系其实并不好。有一次,蒋介石曾经秘密探访陈明仁的部队,他发现这支部队,衣衫褴褛穿着破烂觉得非常破坏党国的形象,因而极为愤怒,回到昆明便降了陈明仁的职。
摸不着头脑的陈明仁立即找到了蒋介石,要求蒋介石给自己一个解释。蒋介石说道:“你的部队穿衣服穿成那样,像什么话”陈明仁说:“这个问题要怪只能怪你,你发下来的衣服质量奇差,一穿就破,甚至还有旧衣服。”
蒋介石听完后勃然大怒,就要撤陈明仁的职,陈明仁也是个硬骨头,肩章一扯就要走。最后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极力劝解蒋介石,才终于将这件事情平息下来。
对于陈明仁来说,蒋介石明知党国内部腐败严重却拒不承认仍其发展,还将怒火洒在手下将领上,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因此陈明仁心中其实也早就有,叛蒋另寻明主的打算了,但此时他的担心另有原因。
为了自己的兵,舍弃荣华富贵
1949年8月4日,陈明仁正式起义,宣布自己将带领12万军队脱离国民党控制,拒绝死守命令,与共产党和谈。此消息一出,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因为陈明仁的起义,长沙得以和平解放,中华民族内部避免了一场手足相残的悲剧。
但当毛主席想要给陈明仁功勋时,陈明仁却拒绝了,陈明仁说道:“毛主席,我不想要任何个人待遇,你只需要保证我手下的兵,会受到合理的对待,想要离开了您不要为难他们,愿意追随共产党的希望您能给他们机会,把他们改编成自己的部队。”
毛主席听后却开心的大笑起来说道:“可以,完全没问题,而且你自己的兵还是你自己带吧。”随后他下达命令,将陈明仁的部队改编成第21兵团,由陈明仁继续担任军团司令员。看到这儿,陈明仁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自己的士兵们没有受到伤害,而自己也可以继续为自己心中的祖国驰骋疆场。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陈明仁在抗日战争中的种种功绩以及为长沙和平解放做出的巨大贡献,陈明仁被授勋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继续为新中国的事业付出,直到燃尽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