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看到朋友发的一条朋友圈,瞬间笑喷了。

内容很有趣:

再甜不能甜孩子,再苦不能苦自己,穷养儿子穷养女,富养老婆长福气。

配图是给朋友给妻子洗脚的画面。

想起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影视演员陈小春被问及怕老婆吗?

他的回答是:怕老婆会发达的。

再联想到自己平日里对媳妇的言听计从,不由得捧腹不已。

据说,这是不少新一代夫妻正在流行的家庭模式。

也是让一个家庭越过越兴旺的“秘诀”所在。

到底咋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



01.“新型富养”悄然流行

曾几何时,“富养女儿”的观念风靡一时、甚嚣尘上。

而如今,一种更为深刻的新型富养方式却正在不少家庭里悄然流行。

简单来说,就是将之前富养的“主体”从孩子,变更为妈妈。

你以为只是动动嘴皮、开开玩笑?

不,有不少家庭已经开始深入贯彻这一家庭发展方针。

并且已经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五一假期她想跟老公去旅游,过二人世界,可4岁的儿子该咋办?

想了又想,一不做二不休,扔到了托班里。

本来她还有些内疚,觉得孩子太小,这么做太不负责了。

可转念一想:孩子以后玩的日子在后头呢,他也不会带着自己啊。



像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

我们小区的一位邻居,他媳妇嘴很馋,隔三差五就想吃顿好的。

于是,经常能看见,两口子把孩子扔在小区里玩,自己跑去潇洒的场景。

要是孩子问起,就简单粗暴的回复说“大人的事儿,小孩少掺和”。

除此之外,在网上我还看到过一位妈妈。

发帖说送孩子去学校,结果孩子想吃猪蹄,她没买。

等到孩子进了校门,她一次给自己买了两个,吃的贼啦香。

她说:我还能吃几年呢,孩子的日子还在后头呢,想吃什么以后他可以自己买。

不得不说,当代的年轻父母,给“富养”这个词,赋予了新的含义,活得通透且清醒。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02.“新型富养”为何流行?

心理学研究发现:

中国妈妈普遍深陷“牺牲型人格”的困境。

北京师范大学家庭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

超过68%的中国妈妈,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价值感缺失。

而这种长期的情感透支,直接影响了家庭生态系统的平衡。

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名词,叫作“密集母职”。

说的是:以孩子为中心,一切选择和决策要以孩子为先。

并且推崇与孩子荣辱与共,形成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越多越好。

发现没,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似乎对“母亲”这个角色,赋予了更多的期待。

就好像和孩子有关的事情,都得由妈妈承担责任。



在这一点上,我格外有体会。

每次去给我家孩子开家长会,放眼望去全是妈妈。

但凡是爸爸去学校,都显得特别突兀。

而这,仅仅是妈妈为家庭、为孩子“牺牲自我”的冰山一角。

除此之外,还有太多太多。

比如,只要生了孩子,那放弃事业的第一候选人,一定是妈妈。

再比如,孩子但凡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被第一时间追究问责的,依然是妈妈。

久而久之,这种“牺牲”成为了压在妈妈身上无形的一座大山,也让孩子的教育、家庭的运转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就像现在不少年轻人说的那样:

一个不断掏空自己的妈妈,最终会成为家庭情感的“负资产”。

但反之,被爱充分滋养的妈妈,却能成为家庭能量的“永动机”。

这与大家挂在嘴边的“妈妈,是一个家庭的风水”的观点不谋而合。

也正因如此,富养妈妈,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新选择。



03.富养妈妈,会带来哪些神奇变化?

作家蒋方舟曾说:

中国女性最大的枷锁,不是来自外界的束缚,而是内化了牺牲精神。

那么不再过度牺牲,学会富养自己的妈妈们,会迎来哪些变化呢?

①从情绪负债到情感存款

心理学中的“溢出效应”表明:

母亲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整个家庭氛围。

被富养的妈妈,就像是经过充沛降雨的湖泊,自然滋润着周围的土地。

试想想,自个的需求被看到了、被满足了,自然过得幸福。

而幸福是可以传递给家庭的所有成员的,大家也都会在一种富足的环境下生长,彼此的情感关系,也会更加牢固。

②从单一角色到多维榜样

发展心理学家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指出:

母亲展现的自我成长姿态,比任何说教都更有教育力量。

就比如,当孩子看到妈妈在学油画、练瑜伽、为事业打拼时,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爱好或者努力,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态度。

而这,比任何的唠叨、督促,都更能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③从消耗型关系到滋养型关系

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女性身上投入资金,能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对应到妈妈这个角色身上,也是如此。

试想想,就算不在妈妈身上投入,他们也会为了家庭和孩子,而舍弃自我。

如果但凡能够看得到妈妈身上的付出,并且给予足够多的理解和投入的话,也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回报。

这种回报,其实就是对家庭的一种滋养。

说到这里,可能还有一些父母,觉得为人父母,倾尽所有的付出,才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

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断牺牲自我的爱与付出,就是一场自我感动的骗局。

并且,还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负担。

就比如演员朱雨辰的妈妈,就是这样。

她在节目中说过,自己是拿整个生命来对待儿子,没有自我。

不管朱雨辰在哪里拍戏,她都会跟着剧组跑,照顾一日三餐。

每天四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坚持了整整10年。

可这换来的是温暖与感动吗?

不是,反而是窒息。

在节目中,朱雨辰就直言说,妈妈给的这种爱压力太大了。

想起Papi酱说过的一段话: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意识到,你们的幸福不应该来自于儿女,你们的感受很重要。

我爱你们,所以也希望你们能为自己本身而快乐。



是啊,真正的爱,不该是牺牲自我的妥协,而是敢于做自己的勇敢。

唯有此,孩子也才能从父母身上,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也能让一个家庭越来越兴旺。

或许,所谓的“新型富养”,是在教会妈妈们做自己。

也是在教会爸爸们,从传统的桎梏里脱离出来,看到妻子的付出和辛苦。

只有这样,家庭的兴旺,就可能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大家说,对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