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忽视血压在130-139mmHg/80~89 mmHg这个区间。其实已经踏入了“高血压前期”的门槛,这是一个亟需关注与干预的阶段。研究显示,高达65%-70%的高血压前期患者,未来10-15年内可能发展为真正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那些患有糖尿病、蛋白尿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他们更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候选人。因此,高血压前期不容小觑,积极干预至关重要。


一、生活方式的调整:防线之首

01、饮食调整

饮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环节。建议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低钠低脂乳制品的摄入,同时严格控制食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最好能降至1.5克以下。推荐使用低钠盐,并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以帮助调节血压。

02、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5天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每次30-60分钟。同时,结合抗阻训练(如举哑铃)和舒缓运动(如太极、气功),每周90-150分钟,有助于构建坚固的血压管理防线。

03、减压方面

学会放松,是血压管理的关键。睡前可以尝试缓慢呼吸训练,每分钟10次以下,持续15分钟;或者每天冥想20分钟,每周练习3次瑜伽,每次不少于30分钟,让身心同步放松。

04、减重方面

控制体重是降低血压的重要措施。建议减少热量摄入,每日减少500-750千卡,目标是将BMI维持在18.5-23.9之间,腰围<90/85厘米(男性/女性)。

05、远离烟酒

坚决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饮酒需节制,每日不超过25/15克(男性/女性),以保护心血管健康。

二、药物治疗:审慎选择

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药物治疗并非首选。但如果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者伴有临床合并症(如脑卒中、冠心病)、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颈动脉斑块)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血脂异常),则需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对于0-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可先进行3-6个月生活方式干预,若血压仍≥130/80mmHg,再考虑药物治疗。

在选择药物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合并症等,个性化选用ACE1、ARB、钙通道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等药物[3],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三、总结

高血压前期是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黄金时期。通过生活方式的积极调整与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风险,守护健康。血压管理不仅是血压数值的下降,更重要的是降低整体的心血管风险。

审稿专家: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学昌主任

作者:云南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周进宝 徐生琼 王丽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