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南京玄武区“15分钟教育圈”协同育人成效,推动实践教育与课堂知识有机融合,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师生们在党总支副书记许小娟与校务委员陈林林的带领下,踏上了一场以“四月茶香润泽童年,文化自信薪火长传”为主题的研学之旅,将课堂知识与实践教育深度融合,开启了一场跨越历史与自然的文化寻根。





中山陵茶厂的晨雾尚未散去,六年级的孩子们便化身为“小茶农”,穿梭于青翠欲滴的茶园之中。指尖轻捻嫩绿的“一芽一叶”, “小茶农”们的笑声与欢声笑语交织成一曲生动的田园牧歌。遮阳帽下,汗水顺着稚嫩的脸庞滑落,却掩不住收获的喜悦。在茶厂制作间,专业茶农的示范让孩子们惊叹于传统工艺的精妙:揉捻间茶叶翻转,炒青时茶香四溢,晾晒后色泽如玉。揉捻、炒青、晾晒……每一道工序都如同时光的密语,诉说着千百年来劳动者对自然的敬畏与智慧的传承。孩子们在茶香的浸润中,第一次读懂了“茶”这个汉字背后,藏着的是一代代匠人以生命为火、以耐心为锅,烹出的岁月醇香。



当阳光透过密林洒在下马坊遗址公园,孩子们在野餐垫上铺开知识的盛宴。这里没有课本的拘束,只有自然的诗行。班主任老师指着林间松柏的年轮,讲述山水画构图的疏密之道;溪边的野鸢尾成了写意的点睛之笔,蝴蝶振翅的轨迹恰似泼墨山水的灵动笔触。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光影,用画笔捕捉春天的呼吸,让艺术灵感在自然的怀抱中自由生长。



午后的林间回荡着《社会主义好》的激昂旋律,十个班级的孩子围成半圆,在历史的残垣断壁间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下马坊的石刻沉默不语,却用斑驳的纹路见证了文化传承的力量。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嗓音唱出“团结就是力量”时,时光仿佛在此刻凝聚:明朝的车马辙印、民国的学术风骨、新中国的蓬勃朝气,在歌声与笑声中交织成一幅活生生的文明长卷。这不仅是童年的欢乐,更是文化自信的无声宣言。



这趟以“茶”为引的研学之旅,将劳动的汗水、自然的灵秀与艺术的浪漫编织成一张立体的文化网。当孩子们把亲手采摘的茶叶放入茶壶,看叶片在沸水中舒展成历史的轮廓;当他们用画笔在宣纸上勾勒山林的轮廓,让自然的绿意流淌成文化的底色;当他们在遗址前放声高歌,用童声唤醒沉睡的石碑——这一切都在诉说着:文化自信不是高悬的标语,而是春雨润物般渗透进童年记忆的脉脉温情。这些被茶香浸润、被历史拥抱的孩子们,正悄然种下文明的火种,待未来长成参天大树,撑起民族精神的苍穹。

通讯员 王卓慧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徐海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