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丢失荆州,对蜀汉来说损失巨大,一方面实力大不如以前,一方面战略上陷入被动,三国的局势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关羽败走麦城,也丢掉了性命,在关羽被杀之前,他终于意识到蜀的真正领袖不是刘备,而是别人,这人到底是谁呢?咱们从“桃园结义”说起。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一开头就是刘关张桃园结义。刘备是大哥、关羽是二哥、张飞是三弟,三人结成创业团队,开始于汉末乱世中闯荡,也就是说三人是“刘备”集团的原始股东,核心人物,其中刘备又是首领。
三人打江山的早期,关羽是二号人物,这也是刘备集团公认的。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刘备集团二号人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虽然这种变化有一个过程,但是却不可逆转。
诸葛亮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跟随刘备后,就按照《隆中对》的战略开始操盘,这可不同于之前加入刘备集团的人,段位高出的不是一星半点。
诸葛亮入伙之前,刘关张与一个人似的,该集团的所有行动和决策,三人时常一起商量,关羽与张飞的分量也是很重的。
诸葛亮出现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诸葛亮成了出计策的人,刘备是拍板或者与诸葛亮一起商量,关羽和张飞成了执行的人。这样一来,关羽、张飞的地位就下降了,关羽不可避免会失去“二把手”的位置。
刘备三顾茅庐时,关羽张飞就对诸葛亮憋了一肚子火,在他们眼里,诸葛亮就是一个落魄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何德何能要让大哥刘备屡次拜访恳请。
在加入刘备阵营之前,诸葛亮确实并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所以,当他一开始发号施令时,关羽和张飞都不太信服。
除了刘备,张飞最听关羽的话博望坡战役是诸葛亮第一次率领军队作战,对手是曹操的精锐。这场战斗的困难可想而知。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诸葛亮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战局的复杂性和压力不言而喻。这场战役不仅是对他军事才能的第一次考验,也是蜀汉与曹魏对抗中的一场关键战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战争即将爆发之际,张飞和关羽采取观望姿态,表明了他们对诸葛亮指挥的不合作态度。局势一直僵持不下,直到刘备亲自介入调解,两人勉强接受了诸葛亮的派遣。虽然后来他们继续合作,但关羽总是对诸葛亮不服气,无法真正放下他的偏见。
民间一直有传言称,华容道是关羽与曹操的对峙。众所周知,关羽奉命在华容道拦截曹操,但最终将其释放。
了解关羽性格的人都认为关羽这么做理所当然。曹操以前确实对他很好,把他当作贵宾。关羽一直很感激他,这也是关羽值得称赞的特点:重情重义。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和泰山一样稳固,他确实成了“二把手”。关羽一定有点不高兴,谁都知道。然而,他自己的能力不如诸葛亮,所以只能承认现实,无话可说。
自古以来,“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常用“言听计从”来形容。在蜀汉政权建立期间,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几乎达到了无条件的程度。
可以说,诸葛亮的军事和政治计划得到了刘备的全力支持,这种默契的合作成为蜀汉政权发展的重要基石。这种合作模式也成为后世君臣关系的典范。
诸葛亮的能力毋容置疑,可谓神机妙算。关羽心里也知道诸葛亮是蜀汉集团中的佼佼者,即使他有时心里不满意,最多也只是抱怨几句话,真的什么也做不了。
事实上,蜀汉的实权早已从刘备转移到诸葛亮手中。这件事一直保密,直到关羽战败,大家才突然意识到。
关羽的死可以追溯到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后自称汉中王。曹操觉得这是当众打他的脸,立刻想拉拢孙权对付刘备,意图夺取荆州,分散刘备的注意力。孙权不容易上当。他早就看透了曹操的如意算盘,明白曹操只想利用自己,没有任何善意。
孙权决定先观察形势,暂时不动,看看刘备会采取什么行动。他内心很矛盾,一方面,他不想被曹操利用,另一方面,又担心刘备日益强大会对他不利。
简单地说,他不想冒犯任何一方,但他担心双方都可能对他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只能暂时稳定下来,待形势明朗后再做计划。
诸葛亮早就看穿了关羽和曹仁的小把戏。当刘备与他商讨对策时,他直接提出了让关羽率军攻打樊城的想法。只要关羽在战场上展示他的能力,敌人肯定会被吓跑。
他的决定让我们感到困惑。从理论上讲,当时最明智的做法是加强与孙权的合作,使东吴站在蜀汉一边。毕竟,最好的策略是两国联手对抗曹魏,但他选择逆势而行,这令人困惑。
稳定孙权对蜀汉有利无害,但他选择不这样做,这为后来形势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曹操和孙权计划联手进攻荆州,但诸葛亮建议关羽主动出击。
刘备对诸葛亮的谋略一向深信不疑,因此根据诸葛亮的指示给关羽写了一封信。许多人会纳闷,关羽最终失败时,刘备为什么不派兵支援关羽。
成都的刘备可能根本不了解关羽的情况。诸葛亮看人很准,他早就预料到刘封不会去帮忙。
就这样,关羽成了一支孤军,不仅要对付曹操,还要提防孙权在背后捅他一刀。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很难保持不败。
诸葛亮心里很清楚,荆州兵力不足,光是关羽是不行的,想一想,庞统死后,如果不是张飞和赵云联手帮忙,刘备不可能成功拿下成都?
但关羽身边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帮手。他不仅要对付曹操,还要提防东吴的孙权,压力难以想象。
关羽临死前终于意识到蜀汉的势力已经被诸葛亮牢牢控制了。从刘备得知关羽被杀后,对东吴不计代价复仇可以看出,如果刘备知道关羽处于危险之中,他就不会袖手旁观。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关羽在刘备死后还活着,他肯定会干预诸葛亮的执政。毕竟,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无疑是资历和威望第一的人。至于赵云,虽然武艺出众,却从未有过争权夺利的念头,一直是个服从命令的将军。
即使关羽还活着,张飞也一定会站起来阻止诸葛亮。诸葛亮想独揽大权吗?没有门。在整个封建王朝中,谁能够同时掌握首相和军队的权力?关羽和张飞怎么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刘备的后代没有实权呢?
在资历方面,诸葛亮虽然经验丰富,但仍略逊于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关羽之死引发了一系列事件,随后张飞被害。
同时,对刘禅构成潜在威胁的刘丰也被杀了。虽然刘丰与关羽关系紧张,但他与诸葛亮之间也存在矛盾。
如果刘丰没有死,他在蜀汉的地位可能会对诸葛亮的权力构成一定的挑战。虽然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毋庸置疑,但从随后一系列事件的发展来看,最终的赢家似乎只有诸葛亮。
刘丰的存在可能会打破这种局面,使权力结构更加复杂。这种可能性并不否定诸葛亮的贡献,而是客观地分析了历史潮流中的权力博弈。
当刘备几乎筋疲力尽的时候,他专门把赵云叫到身边,说了一句奇怪的话:“兄弟,你一定要记住我们的情谊,以后多照顾刘禅,不要让我失望。”谁也没想到,刘备死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请赵云帮忙照顾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