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冠军就得靠边站了?李宁最近可惹了大麻烦,就因为全红婵站在了最边上!

这下好了,李宁遭到了“网暴”,从旗舰店关闭评论到股票下跌 退货激增,这场公关危机让李宁深刻体会到了全红婵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事情要从5月6日说起,当天,在李宁总部,全红婵、陈芋汐等多位跳水运动员参加品牌签约活动。

然而,让粉丝意想不到的是,曾经的“国民宠儿”全红婵被安排在后排角落位置,而近期成绩更为出色的陈芋汐则与李宁高管站在了C位。

这一细节迅速引爆社交媒体,掀起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指责李宁“势利”“现实”,甚至直接喊出了“退货”的口号。



要知道,此前全红婵多次夺冠,这个来自广东湛江的“跳水天才少女”,在东京奥运会上凭借完美的“水花消失术”一战成名。

当时年仅14岁的她不仅收获了奥运金牌,更成为了全民追捧的“国民妹妹”。

李宁品牌此前也是多次紧抓这波热度,在4月23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活动中,与全红婵进行了互动。



全红婵还十分亲切地称呼李宁创始人为“李伯伯”,成功为李宁收割了一波品牌好感度。

然而,最近全红婵因为正常的身体发育期,技术发挥受到了一些影响,在连续三站比赛中获得亚军。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宁的这波操作可谓是火上浇油。

粉丝们愤怒地表示:“用完流量就翻脸不认人,太势利了!”“一场比赛没拿冠军,就要靠边站了吗?李宁也太现实了吧!”



类似的评论如潮水般涌来,“李宁偏心”“全红婵被冷落”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阅读量和讨论量持续飙升。



更有愤怒的消费者直接用行动表达抗议,一些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购买李宁产品的订单,宣布要退货抵制,并发誓以后不再购买李宁的任何商品。





事态发展极为迅猛,短短48小时内,李宁天猫旗舰店直播间弹幕全是“退货”二字。

多家门店反馈,线下客流量骤减,部分产品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



随着越来越多网友“退货”,李宁官方旗舰店不得不关闭直播间评论区。

有网友甚至开始呼吁鸿星尔克签约全红婵,认为这正是其他品牌“捡漏”的好时机。



有人可能会问,李宁品牌是怎么应对这场危机的?

说来也怪,他们选择了最笨的办法——装鸵鸟,截至目前,李宁方面愣是一个官方声明都没发。



不过有意思的是,就在风波发生的前两天,李宁刚刚和中国奥委会签下了2025-2028年的合作大单。

这份合同可不简单,包括了洛杉矶奥运会、米兰冬奥会等多个重大赛事的服装供应权。



更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李宁第一次“翻车”,细心的网友发现,李宁近年来的公关危机可以说是一波接一波。

2022年的“军服设计争议”、高管在社交媒体上“教育”消费者的傲慢言论,都让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更别提2021年签下争议艺人肖战做代言人,直接把一波消费者送进了竞争对手安踏的怀抱。



产品方面的问题也不少,动辄上千元的“国潮价格”,却经常被吐槽功能性不足,特别是篮球鞋的质量问题更是让消费者怨声载道。

一个网友调侃道:“这价格都快赶上国际大牌了,质量却只配叫‘李宁宁’。”



更深层次来看,这次风波折射出的是整个“饭圈文化”对商业品牌的渗透。

粉丝们把对运动员的喜爱直接转化成了品牌好感度,甚至把全红婵和陈芋汐的关系对立化。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宣泄,让李宁措手不及。



面对这次危机,李宁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很多,也反映出当代品牌营销中的一个普遍问题:过度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了品牌长期价值的积累。

在社交媒体时代,一个品牌的形象塑造需要持续性和一致性,而不是随着比赛成绩起起落落。

看看竞争对手安踏的做法就知道,人家早就玩起了“双子星”策略,同时签约多位运动员,既能收割流量,又能分散风险。

反观李宁的“押注式”营销,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这次“C位风波”也给整个行业都敲响了警钟:在这个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

品牌需要建立更专业的舆情监测机制,提前预判可能的敏感点,用真诚和透明的沟通化解可能的危机。



毕竟,在这个“一夜爆红”的时代,也可能会有“一夜暴雷”的风险。

对于李宁来说,重建信任的道路还很长,但起码现在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品牌,还是得脚踏实地,真材实料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