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凌晨,印度西北部多个空军基地的雷达警报骤然响起。巴基斯坦空军多架战斗机越过边境,对古吉拉特邦、安巴拉及贾朗达尔的军事目标发动空袭。与此同时,巴方无人机群突破防空网,飞越印度首都新德里上空。这一行动标志着持续一周的印巴冲突首次从边境对抗升级为对印度本土的纵深打击,南亚火药桶濒临爆炸边缘。



空袭细节:精准打击与心理威慑

根据巴基斯坦军方内部人士透露,此次行动由巴空军第16“黑豹”中队与第26“狮鹫”中队执行,出动了12架JF-17 Block3“雷电”战机和6架F-16C/D。机群分两路突进:西线编队从信德省起飞,超低空穿越塔尔沙漠,袭击古吉拉特邦的贾姆纳加尔空军基地(印度海军航空兵主要驻地);东线编队则借夜色掩护,沿旁遮普邦边境切入,目标直指安巴拉空军基地(印军“阵风”战机核心部署点)。

印度防空系统在最后一刻才捕捉到巴军动向。尽管S-400导弹营紧急拦截,但巴战机在投掷精确制导炸弹后迅速撤离。社交媒体流传的画面显示,贾姆纳加尔基地跑道出现多处弹坑,至少2架P-8I反潜机受损。更令印度民众恐慌的是,3架巴方“沙欣-2”无人机在德里上空盘旋近20分钟,印度电视台一度中断节目播放防空警报。

截至发稿,印度官方仍未正式回应,但匿名军官承认“部分设施遭袭”,并强调“反击已在计划中”。



冲突脉络:从克什米尔到本土的升级

此次空袭绝非孤立事件。自5月7日印巴爆发空战以来,双方已历经四轮交锋:

  • 5月7日:印度80架战机越境报复,遭巴军45架战机拦截,3架“阵风”被击落;
  • 5月8日:印军改用无人机群袭击巴境内目标,巴方以导弹摧毁印控克什米尔前线指挥部;
  • 5月9日:印度海军从阿拉伯海发射巡航导弹,巴方则切断印度河下游水源;
  • 5月10日:战火烧向印度腹地。

连续失利迫使印度调整策略。此前,印军依赖“阵风”战机和S-400防空系统形成威慑,但实战中,巴军通过中巴联合研发的ZDK-03预警机与土耳其“科拉尔”电子战系统,成功干扰印军雷达链。一名退役印度空军将领坦言:“我们像在迷雾中作战,对手却对每一架战机的动向一清二楚。”



国际反应:大国博弈的微妙平衡

空袭发生后,全球主要势力迅速表态:

  •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紧急致电印巴外长,要求“立即停火”,但拒绝公开批评任何一方。美印此前签署的F-35A军售协议被国会暂缓表决;
  • 俄罗斯: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呼吁“克制”,却同步加快向印度交付S-500防空系统。俄印联合舰队正驶向阿拉伯海;
  • 中国:外交部重申“支持巴基斯坦维护主权”,西部战区某基地被观测到频繁卫星通讯,疑似向巴方提供实时情报支援;
  • 中东国家: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称“全力支持伊斯兰堡”,沙特则向巴账户注入20亿美元紧急资金。

值得关注的是,G7峰会将于5月15日在东京召开。日本作为东道主,正推动将印巴问题列入议程,但德国与意大利反对“过度刺激核大国”。



核阴影与国内压力

印度总理莫迪面临双重困境。军事上,印军四天内损失82架军机、2处指挥部及多名精锐部队指挥官,士气濒临崩溃;政治上,5月下旬的大选迫在眉睫,其所在的印度人民党(BJP)在古吉拉特邦等传统票仓的支持率因空袭下跌12%。反对党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公开质问:“为何花费数百亿美元购买的武器挡不住巴军战机?”

巴基斯坦同样承受重压。尽管军事行动提振民族情绪,但其外汇储备已不足80亿美元,通胀率突破35%。巴总理谢里夫在10日上午的闭门会议上警告:“我们可能只有48小时决定战争还是和平。”

临界点上的南亚

5月10日傍晚,印度海军“维克兰特”号航母战斗群突然改变航向,向巴基斯坦卡拉奇港逼近。巴方随即宣布试射“巴布尔-3”潜射巡航导弹,该导弹可携带核弹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紧急提议安理会召开特别会议,但五常仍未就制裁方案达成一致。

历史经验表明,印巴冲突往往以“相互宣称胜利”的默契收场。但此次不同——印度本土遭袭触及莫迪政府红线,而巴方退无可退的处境可能促使其孤注一掷。正如伊斯兰堡智库学者塔希尔·汗所言:“双方都在赌对方先眨眼,但没人知道核按钮距离桌面还有几厘米。”

信息来源:本文综合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声明、印度NDTV及《印度斯坦时报》现场报道、路透社新德里与伊斯兰堡紧急简报,并参考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2025年南亚危机评估文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