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刚刚在对美关税谈判中表现得态度强硬,其国内媒体就爆出了他长期收受贿赂的新闻。
如此巧合不得不让人联想:是不是因为他得罪了美国,所以才导致自己深陷丑闻?
而且,这已经不是石破茂、及其代表的自民党首次遭遇负面信息的缠身了。
接二连三的丑闻曝光
实际在之前的3月3日,日本媒体就爆出过,石破茂在与15名当选的自民党众议员聚餐时,收受了首相事务所以小礼品的名义分发给在场每人10万日元的商品券。
此事一经披露,立刻引发了社会争议和日本民众对石破茂的反感。
因为在这件事之前,石破茂是以清廉人设和“整治黑金政治痼疾”的姿态当选首相的。
事后过了大概半个月时间,日本多家媒体公布了针对收受商品卷事件的民调结果。
其显示,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已经从上个月的40%,大幅下降到了当月的26%,已然成为内阁上台以来的新低。
其间,虽然那15名议员都退还了商品券,石破茂也解释说那是他自掏腰包的馈赠,但依旧没能平息舆论的谴责。
日本民众普遍认为,石破茂此举就算没有法律上的责任,也有道义上的问题。
谁知这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
就在刚过黄金周的5月8日,日本一家专以曝光政治丑闻著称的《文春周刊》杂志,又报道了一则关于石破茂的更为令人震撼的丑闻。
据报道称,石破茂在过去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累计接受了东京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高达3000万日元的政治捐款。
这件事无疑比之前3月份曝光的事情,更具有爆炸性。严重的话,甚至会改变日本现有的政治格局。
而如果这一丑闻被证实,那便意味着石破茂的政治生涯很可能会就此提前结束。
因为石破茂的执政基础本就十分薄弱,在去年的众议院选举中,支持他的自民党和公明党争取到的席位竟未能超过半数。
并且,收受商品卷事件有严重损害了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使民众对其杜绝“黑金政治”的期望彻底落空,因而很难再获得高选票。
再加上石破茂缺乏外交经验,面对特朗普蛮横政策的攻击显得束手无策,从而给日美关系带来了太多不确定因素。
比如在今年2月份访问华盛顿的时候,石破茂虽然已竭尽所能的讨好特朗普,但仍未阻止对方给日本出口至美国的钢、铝、汽车等产品加征25%的关税。
此事也使得日本相关企业对石破茂内阁的外交政策产生了不满,从而有可能由支持转为反对石破茂执政。
内外交困之下,石破茂几乎在劫难逃。也是由此,引发这或是一场针对于石破茂的“单向报复”。
始作俑者或是美国?
人们之所以认为这接二连三的丑闻曝光,必定与美国操控日本政坛的力量有关,或是基于以下的猜测:
最明显的原因就是,石破茂在近期表现出的对美关税谈判的极其强硬的态度。
石破茂认为,美国对日本出口的钢铝汽车等产品加征25%关税是很难接受的。因为这会冲击日本相关产业、影响日本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导致日本国内出现裁员失业潮。
他表示,不会为了达成协议而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决定,甚至扬言将以抛售美债的金融措施来施压美国。
面对石破茂的这种态度,特朗普政府肯定会把他视为对美国利益的挑战,从而想办法迫使其下台。
除此之外,日本在增加“驻日美军经费”的问题上,也与美国产生了矛盾。
特朗普总是以“美国吃亏了”的借口,一边要求日本承担更多的驻日美军费用,一边将此事与关税政策挂钩,逼迫日本就范。
而石破茂内阁却坚决表示,不该将安全保障和关税谈判混为一谈,并指责美国贪心不足,在日本已经支付了大量驻军费用的基础上还要一再加码。
日本的拒绝无疑会使美国、尤其是极为自负的特朗普脸上无光,很难说美国会不会利用他在日本的影响力,直接干预日本国内政治,给石破茂也来个难堪下台。
毕竟自二战后,日本只要出现不符合美国心意的人物和政策,最后都难免引来一场政治风波。
基于石破茂长期受贿丑闻的曝光时间点,这种猜测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合情合理。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石破茂受贿丑闻和日美关税战只是猜测,但美国对日本政坛存在巨大影响力却是千真万确的。
所以,这场日美之争会以怎样的结果呈现,石破茂及其内阁的结局倒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