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法门是修行捷径中的捷径?念“阿弥陀佛”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

“念佛三昧”是通过修行种下善因、收获善果,从而脱离苦海、获得安乐的殊胜方法。“念佛”是规范身、口、意三业的修行,让心念清净;“三昧”则是达到心念专注、事理融通的正定境界。只要坚持念佛,必定能证得三昧;而想获得三昧,也唯有依靠念佛。

念佛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持名念佛:听闻佛名后,一心一意地称诵佛号。

观像念佛:设立佛像,凝神专注地观瞻佛像。

观想念佛:以内心的“心眼”,在脑海中观想佛陀的形象。

实相念佛:直接体悟自性,认识到自身本具的法身真佛。这四种念佛方法名称不同,修行的层次和义理也有深浅之分。

这里着重讲解的是持名念佛,又可细分为事念与理念:

事念:以清晰的意识专注于佛号,有能念之心,所念佛号,一心系念于佛号,让心念与佛紧密相连。具体修行时,要做到心中唯有佛号,口诵心念同步,口念心念,心念口念,字字从心而发,入耳而存,保持佛号连绵不断,不昏沉、不散乱,念念相继,无有间断。若念久口干,可心继续念而口暂歇,但不可口念而心不念。这种专注的状态,就像猫捕鼠时全神贯注,毛发竖起;又如母鸡孵卵时心无旁骛,忘却饮食。如此修行,不仅能确保往生净土,还有望领悟佛法真谛。正如空谷禅师所说,不必执着参究“念佛是谁”,只需持续专注念诵,自会有所觉悟。



理念:无需借助其他参究话头,在持名念佛的过程中反观自心。领悟到能念的心之外无佛,心即是佛号;所念的佛号之外无心,佛即是心,最终达到能念与所念、心与佛的圆融统一,能所双亡,心佛一致,此即中道。

如此一来,虽整日念佛,却不认为自己在念佛号;虽不认为自己在念佛号,却又念念不离佛号。

这就是:终日念佛,终日无佛可念,此“念而无念”;终日无念,终日念念念佛,此“无念而念”。

说有,但是能念之心,了不可得,所念之佛,离相绝名,故“有而不有”;

说空,但是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故“无而不无”。

这样的念佛方式,不执着于空与有,空有不立,实现心与佛的合一,使持名念佛与实相境界相通。

虽然四种念佛方法层层递进,但理念若修炼圆满,也能贯通其他法门。



“三昧”是梵语音译,意为正定,也就是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这是念佛修行成功的标志。

三昧又可分为:“事一心念佛三昧”和“理一心念佛三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