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难误堕爱欲,到佛陀十番显见,《楞严经》的每一步都暗藏玄机!你以为修行只是简单的诵经打坐?大错特错!这部经告诉你,识心是生死大敌,根性才是成佛正因!想知道如何通过55圣位次第,从凡夫直达佛果吗?一场颠覆认知的修行之旅,等你开启!
众生皆有心识,但领悟真心却极为困难;修行者都追求大定,可明了本性之定更为难明。而能指明真心、揭示性定的经典,非《首楞严经》莫属。所谓真心,是众生本自具足、不生不灭的根性,名为如来藏,人人圆满成就;性定则是自性本然、不生动摇的定体,称作首楞严,亦是人人先天具备。然而,众生因迷失本真而妄念丛生,错将识心当作真心,致使本有的真心难以悟解,天然的性定无从修证。
因此,如来开篇便对阿难说:“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生死轮回相续不断,皆因不识常住真心与性净明体,反以种种妄想为用;这些妄想虚幻不真,所以才在轮回中流转。”
由此可见,识心实为成就大定的大敌,想要证得菩提,绝不能依靠此心;而不生不灭的根性才是通向圆通的正因,首楞严定乃是自性本具。故而,当阿难请示成佛的大定时,如来便通过破斥识心、彰显根性来引导:指出识心的五种所谓殊胜功能,本质仍是生死妄想,教人果断舍弃;同时显明根性乃是一元明妙的心体,作为证得涅槃的妙门,教人依此修行。由此可知,舍弃识心、依根修行,正是修习《楞严经》的核心要旨。
爱欲是禅定的障碍,因此佛陀以阿难因多闻却误堕爱欲之中的经历为契机,启发大众;
识心是生死轮回的根源,所以佛陀以阿难见相发心的问题为切入点,探寻众生的根本症结。
随后,佛陀全面破除众生的三种迷惑,极力彰显本真一性:三次破斥识心,彻底揭露其虚妄本质;十番显见,直接显示不生不灭的根性,详尽揭示真心实相。
佛陀通过六根来指示见性,让大众亲身验证不动不摇的本真;又融合四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来开示如来藏心,使人明了常住不变的自体。
进而融通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本真,使其遍满十方虚空。
至此,阿难领悟到心精遍圆的真谛,赞叹楞严大定的稀有难得,这不正是对真心的彻悟、对性定的明了吗?
虽然粗重的颠倒妄想已消除,但细微的惑障尚未断尽。当富楼那探究三种生续之因时,如来以“一念觉明为咎”作答;并进一步阐述五大圆融之理,完备彰显三藏妙义,阐明“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的究竟义理。
至此,大众方才明白,这通达万法根源的定体,本自圆满成就;究竟坚固的首楞严定,并非后天造作所得,其中蕴含的奢摩他微密观照之法,至此得以彻底彰显。相较之下,以往强制识心不动而得的禅定,与首楞严定有着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