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5月9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将于5月16日开启试运营。
凌家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中心聚落,也是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关键节点,被列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近年来,凌家滩遗址考古研究和保护利用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 图源: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
将于5月16日开馆试运营的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展厅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设1个基本陈列展和2个临展厅,其中基本陈列展包括总序厅、鉴往知远厅、玉耀长河厅、文明互鉴厅4个部分。集中展出约1100件(套)珍贵文物,不少文物是首次展出,大量富有地域特点和时代特色的玉器集中亮相,比如玉人、玉龙、玉鹰、玉双连璧、玉龟版、玉勺,并结合了光影、数字化等现代科技,全景式展示生活在凌家滩的古代先民们在规划营建、玉器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凌家滩考古研究。2020年以来,考古发现了祭祀遗存、大型高等级公共建筑基址,完善了对墓葬祭祀区布局和遗址聚落格局的认识,找到了与大型墓葬、精美玉器相匹配的高等级生活遗存。考古出土200余件器物,特别是龙首形玉器等一批珍贵玉器的出土,为研究中国史前用玉制度,及其对历史时期礼制影响提供了重要资料。
此外,近年来,凌家滩遗址博物馆所在地安徽省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先后开展人字洞、华龙洞、凌家滩、禹会村、武王墩等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后,将与正在建设的遗产监测中心、文物科研中心、公众考古中心和已经建成的墓葬祭祀区、中华文明探源馆、凌家滩研学小镇,共同构成规模化展示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风貌、涵养人文精神,培育新型文旅空间,激发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融合新动能,打造中国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凌家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