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美方支持后,台当局还没来得及高兴,结果就看到了央视公开的解放军装备画面。到底是什么让台当局彻底笑不出来?



(特朗普希望我们先在关税问题上让步)

最近,中美关系的紧张程度不断升级,谁是这场风暴中的推动者?答案显而易见:特朗普,他的关税政策像一颗重磅炸弹,把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推入了一个诡谲的迷宫。

近日,特朗普嘴上的承诺和手上的动作,总是背道而驰。他表示愿意降低对华关税,但实际行动却只是说得好听。这种策略其实就是一种谈判伎俩,试图逼中国在谈判桌上先低头。可惜,中国并没有按照他的剧本出牌。即便特朗普如今表示可能会降低对华关税,但我们依旧在评估中美谈判的可能性。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方又盯上了台海问题。



(美议会口头通过两项涉台法案)

最近,美国联邦众议院口头通过了一些涉台法案,比如“台湾保证实施法案”和“台湾国际团结法案”,这些法案试图松绑美国与台湾地区的交往限制,并试图在国际组织内为台湾地区争取所谓的空间。

这种做法无异于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美国这种“老调重弹”的举动,似乎就是在表明,他们已经没有其更有效的手段,来对付中国。

虽说美方的这些操作,对台当局来说,算得上是一个好消息。台当局可能在短时间内会感到得意,但随着央视公布的一些装备画面流出,他们显然是笑不出来的。

日前,央视曝光了解放军新型“钻地弹”的一些细节,不仅展示了技术实力,还通过实战演练表明解放军在面对“台独”势力时的真实反制能力。



(钻地弹爆炸画面)

那么,为何选择在此时公布这些信息?一种分析认为,这是对岛内分裂势力,进行直接的战略威慑,彰显大陆捍卫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

目前已经有传言称,美国早已为某些台当局高层设计好了“逃亡路线”,以应对可能的危机。其中“衡山指挥所”被台当局视为应对解放军的“最后屏障”。

至于为何此地会被台当局如此看重,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衡山指挥所”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历经多次扩建后,形成占地数万平方米的地下复合体。台军方宣称其具备“三防”,也就是防核、防化、防生物武器能力,配备独立发电、水源净化及空气循环系统,可保障台当局高层在“战时”持续运作。



(台军“衡山指挥所”)

第二,“衡山指挥所”被视为“最后屏障”,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叙事工程。台当局通过定期组织媒体参观、发布“指挥所演习”画面等手段,强化其作为“抵抗意志”象征的形象。

第三,“衡山指挥所”的设计灵感源自美国“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但两者战略环境截然不同。美国本土与潜在对手存在地理隔离,而台湾地区距大陆最近仅130公里,完全处于解放军火力覆盖范围。台当局却延续“以拖待变”的陈旧思维,幻想通过指挥所的“持久性”争取外部干预时间。

既然台当局将希望寄托于该指挥所,那我们展示钻地弹的打击能力,也就很好解释了,就是要告诉台当局,不论其躲藏在哪里,我们都有能力对其进行精确打击。

其实就算我们这次不介绍新型钻地弹,岛内外普遍也对该指挥所没有多少信心,这是因为,该设施的设计理念,仍停留在冷战时期的“要塞防御”思维。现代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使得固定指挥所的生存能力大幅降低。



(解放军东风系列导弹)

解放军火箭军的东风系列导弹具备钻地打击能力,而电磁脉冲武器则可瘫痪地下设施的电子系统。

台军刻意强调衡山指挥所的“抗打击”特性,更多是为了塑造“安全幻觉”。比如台防务部门曾发布模拟动画,展示指挥所在“遭受攻击后仍能运作”,却回避了实际战况中,一旦受到首波打击,其关键出入口和通信节点就会被摧毁的现实。

可以说,“衡山指挥所”被台军“神化”,是台当局“以武拒统”策略的缩影。其真实功能并非军事层面的有效防御,而是为台当局提供“谋独”表演的道具。至于我们的动作,也是进一步告诉台当局,不要觉得有美方支持就万事大吉,只要我们动真格,那台当局也就只有哭的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