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认怂:
因为我,怪我,中国不跟我们做生意了!
近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我,中国不跟我们做生意了,我们每年将损失数千亿美元,不是因为中国,而是我,因为145%关税无法做生意,特朗普还称事情或许出现转机。
想当初,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信心满满地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发难,他大概以为,凭美国的实力,中国很快就会服软,接受条件,顶多象征性反抗一下,绝不敢动真格。
谁知,中国压根没按他的剧本走,而是针锋相对,你加我也加,摆出奉陪到底、大不了脱钩的姿态。这种硬碰硬的决心,恐怕是特朗普始料未及的。
时间一长,关税战的副作用在美国国内开始显现,特朗普本想靠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增加就业,结果却成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更多。
有数据显示,关税战让美国金融市场蒸发了高达6万亿美元,而普通美国家庭每月生活成本平均为此多支出至少300美元,这对许多家庭可不是小数目。
曾经的“美国优先”眼看要变“美国受损”,特朗普政府因此承受着国内外巨大的压力,他的态度也开始有了微妙变化。
从一开始的信心爆棚、誓不罢休,到后来承认高关税让生意难做,甚至暗示“事情或许出现转机”。
就在十多天前,他还曾公开表示:“对中国商品加征145%的关税确实太高了,这个高关税不会持续下去!”
并补充道:“我们会对中国很好,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觉得事情会发展地很好!”这些话听着不再像威胁,倒像是在释放缓和信号,一种试探性的橄榄枝,或许是希望得到中方积极回应,好让自己有个台阶下。
这场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关税战,对自家经济的打击是实打实的。
数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并未如期减少,反而因贸易伙伴的反制,出口面临更大困境。
金融市场动荡、企业投资信心受挫,以及民众生活成本上升,都在不断蚕食美国经济的稳定根基。
可以说,特朗普政府当初发动这场贸易战时,可能严重低估了中国的反击能力和决心,同时也高估了自身经济对这种冲击的承受力,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一言不合就加税”的单边主义行为,也让美国的国际形象和信誉受到了不小损害。
例如,在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的同时,美国也没“放过”其他国家和地区。
东南亚的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板就曾遭遇“灭顶之灾”,部分产品关税甚至一度被提升到骇人的3521%。
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四面出击的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震慑了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但也暴露了其政策的短视和蛮横,反而更凸显了中国坚决反击的战略意义。
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中国则展现了非凡的韧性和决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同时在农业、科技等领域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加上自身拥有的丰富资源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常被形容为一个“六边形战士”,在应对外部挑战和危机时,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回旋余地。
因此,当美国选择对中国这样的国家发动大规模贸易战时,无疑是选错了对象,也打错了算盘。
中国的立场一直非常明确:对于贸易摩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
如果美国想通过极限施压的方式逼迫中国做出单方面让步,那显然是行不通的。中国不会轻易服软,更不会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