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绮蝶
自美国挑起关税战并陷入僵局后,美方频频释放愿与中国协商的信号。美国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提到美方代表团原本计划在日内瓦与瑞士政府举行经贸会谈,而中国代表团恰好5月9日至12日也在欧洲访问,所以双方同意会面。中国外交部随后证实,此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是应美方要求举行的。
但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继续强调不会为了谈判而下调对华关税,而中国则一直认为,关税战是美方首先挑起的,解决问题需美方展现真正的谈判诚意。
5月5日,就在中美同意举行经贸对话的前1天,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担任国务院东亚与太平洋事务代理助理国务卿的董云裳(Susan Thornton)在Project Syndicate网站撰文,指出当前阻碍中美对话的三大障碍,并呼吁中美在各自经济受到更严重冲击之前,尽快举行贸易谈判。
▲美国大多数港口的出口量出现明显下降。
她认为,两国不断升级的贸易战不仅威胁两国经济基本面,也将冲击全球经济。特朗普自4月2日宣布的全球“对等关税”和中国的反制,实质上等同于双边“禁运”。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集装箱订单已下降约60%,各类中国商品的订单也纷纷被取消。一旦经济放缓的影响在未来几周内显现,不仅美国消费者会发现很难买到中国制造的商品,许多销售这些进口商品的美国企业也会面临难题。鉴于这些商品在短期内无法在美国本土或第三国实现替代,许多企业将难以应对。
“特朗普政府似乎已意识到贸易战危机的严峻性。4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美中之间的贸易冲突‘难以为继’;一位不愿具名的白宫官员则透露,美方正在考虑下调对华关税。然而,特朗普政府其他官员出面予以否认,强调美国不会‘单方面’做出让步”。
董云裳称,在常规情况下,这样的局势本应是推动谈判的契机。然而,当前双方似乎无法、亦或无意开启对话。特朗普多次表示希望与中方就关税问题直接沟通,甚至声称“几周前中方曾致电中方”,但中国否认了特朗普这一说法。多个消息来源显示,自特朗普2025年再度就任总统以来,两国元首尚未进行通话。尽管特朗普声称“谈判每天都在进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4月24日则明确表示,目前中美之间没有任何贸易磋商正在进行。
在当前局势高度紧迫的背景下,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中美双方启动谈判?董云裳认为包含三点:
首要障碍在于特朗普坚持在谈判启动前就对中方加征新一轮关税。她在文中称,中方早期曾展现出和特朗普新政府接触的意愿,派出高级官员出席特朗普的就职典礼。然而,特朗普很快在2月和3月先后对中国产品加征了两轮10%的关税,彻底破坏了为双边经贸关系“降温”的机会。
董云裳之所以说“降温”,是因为自特朗普第一个任期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就处于紧张状态。拜登在继承特朗普第一任期对华关税的基础上,又扩大了对华加征关税范围。
她在文章中表示,特朗普或许认为加压可以在未来谈判中换取筹码,毕竟他对其他贸易伙伴也采取了类似的“对等关税”策略,并声称“许多国家为了谈判纷纷来拍他的马屁”。但在中方看来,这种做法更像是勒索式外交,并非平等对话。
▲5月8日,特朗普在白宫表示,他认为中美即将举行的“瑞士会谈”将是实质性的,双方会“谈得不错”。
造成中美难以重启谈判的第二个障碍,是双方在外交互动方式上的根本差异。董云裳在文中提到,中国官僚机构行事审慎、讲究程序;而特朗普则偏好直接通话、以个人方式主导谈判。这种风格不仅与中方的外交惯例格格不入,也不同于大多数国家的高层互动方式。
她提到,事实上,中方从未主动致电美国总统。虽然中方应在外交灵活性方面做出一定调整,但考虑到特朗普对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贯采取的轻慢乃至羞辱性态度,目前改变策略并不明智。中方只会在中低层官员就谈判成果达成一致后,才同意与特朗普会晤。这是国际外交的通常做法。
她还认为,其他制度上的不对称也进一步加剧了双边协调的复杂性。在中国,国务院总理及副总理分管经济和行政事务,但这些职位与美国内阁官员并无一一对应关系。最务实的做法是由各自的对口官员牵头磋商,同时确保适当层级的高官也参与其中,以确保信息的畅通。正因如此,历届美国政府曾设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机制,使美方各部部长级官员与中方副总理定期会晤,但这些机制后来被认为效率低下,最终被取消。
“中方已要求特朗普政府明确指定一位可持续对接的谈判代表。在惯例上,美国贸易代表理应承担这一角色,正如特朗普在首任任期内所做的那样。然而,当下美方对华贸易议程混乱不清,政策目标涵盖从全球贸易再平衡、打击芬太尼流入、推动美国再工业化、到增加财政收入等多个层面,已远超贸易代表权限与职能的承载范围,导致谈判机制难以启动”。
▲5月7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美国正考虑对来自中国的儿童汽车座椅、婴儿车、婴儿床和其他儿童出行必需品免征145%的关税。
由此,董云裳提到了中美经贸谈判面临的最大障碍。
她认为,特朗普尚未明确其关税政策的核心目标。特朗普政府究竟是希望通过关税政策提高财政收入、重振美国制造业、创造就业机会、纠正全球贸易失衡、降低国家债务、加强国家安全、遏制中国崛起,还是要兼顾上述多个目标?
这种政策方向上的混乱也导致双方谈判很难重启。
董云裳最后在文中提到,更根本的问题或许在于,特朗普政府究竟是想要“达成协议”,还是意在推动与中国的“经济脱钩”?如果目标是后者,那么中方显然没有参与谈判的动机;但若目标是前者,特朗普就应明确表态,美中双方也应本着务实态度尽快举行对话。事实上的贸易禁运将对两国经济造成深远破坏,各方官员应尽一切努力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当前的僵局没有赢家,任由事态发展,只会导致双输”。
高端访谈
更多访谈
基金会动态
更多动态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