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给重庆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区长万容,以及所有放弃休假的荣昌区党政领导干部们点个赞。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与区长万容“招待”周鸿祎
这个五一,荣昌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之一:接待游客225万,同比暴增15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同比暴涨278%。
然而,荣昌所创造的,绝不仅仅是这些数字,而是继甲亢哥之后,它创造了中国互联网2025年的第二波流量狂欢。而且,从喊话周鸿祎的那一刻开始,它就跳出了互联网“集体审丑”的怪圈。荣昌的“流量密码”,是占道停车不罚款、景区不再收门票、公交车全免费、地摊随便摆、机关食堂对外开放、公务员变身服务员、“县太爷”随意走街串巷……是政府主导并深度参与的一场有“预谋”的城市营销。那些文旅数字的背后,是荣昌区党委政府、66万荣昌人民与游客双向奔赴的结果。
网传的高洪波“语录”
因此,有人将“荣昌流量”与2023年的山东淄博烧烤、2024年的甘肃天水麻辣烫相提并论。但我个人认为,这显然低估了荣昌对现代化城市治理逻辑的“破坏力”。如果说占道停车就要罚款、稍微好看一点的地方就要圈起来收费、禁止老百姓沿街摆摊、政府机关不得随意出入……等等这些已经成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套路,而且是被我们广泛认可和接受的现实,那么,“荣昌流量”无疑是“反叛”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城市治理的另一种可能:把道路还给行车人,把景区还给旅游者,把街道还给小贩,把衙门还给老百姓……
——还人民以“自由”,让官员回归为人民服务的本职。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患上“治理能力焦虑症”的时候,荣昌的党政领导干部们,用最朴素的执政伦理,为我们狠狠地上了一课。
高洪波、万容在夏布小镇
一、荣昌告诉我们:占道停车,原来是可以不罚款的。
交通治理,从来都是城市治理的“硬骨头”。然而,在老百姓“停车难”“停车贵”的一片呼声中,我们所看到的是,稍微宽敞一点的城市道路和人行道,被划分为一个个有偿停车位;那些还没来得及划的,不论有没有影响交通、车停得规不规范,停上去的结果,只有一个:罚款!
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占道停车位”与“占道停车”,本质上不都是“占道”吗?城市交通拥堵,有多少是“违停”引起的?又有多少是靠罚款解决的?北方某一线城市CBD,一年开出380万张交通罚单,缓解交通拥堵止住“违停”了吗?没有!西部第一“堵城”,将违停罚款调到200元一次,摘掉“堵城”的帽子了吗?没有!
再看荣昌,开放23条背街小巷为“停车场”,违停不再罚款,交通事故率却同比下降了12%,市民满意度飙升了41个百分点。
荣昌现象,不仅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城市治理“严管即安全”的错误逻辑,而且还向我们揭露了将“管理”异化为“创收”的真实面目。2024年的交通罚款第一大省,年入231亿元,平均每车罚款近800元;南方某市,交通罚款收入占到了税收的30%。如此之高的交通罚款,它已经足以说明是相关法律法规出了问题,但是,有多少城市管理者,愿意像荣昌那样去“掀桌子”?
不仅不“掀”,而且还要“合谋”:某国家级开发区,双向八车道的路,车流量也不大,却偏要限速40公里,讽刺的是,还专门立了块牌子,不忘提醒过往车辆“此处产生罚单较多”;中部某省会城市商务区,市政部门打着“规范停车”的旗号,设置智能停车桩,以每分钟0.5元的计价方式,将公共道路变成资本盛宴;东部某省会城市的湖景资源,被层层栅栏切割成若干停车场,还自夸是门票经济产业链的创新……
荣昌的占道停车
二、荣昌告诉我们:景区,原来是可以不收门票的。
如果你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如果你还记得,我想问问,你小时候耍过的那些“野景点”,现在还有几个没有被圈起来收钱?
把黄山景区的观景台改造成有偿的VIP摄影基地,把九寨沟的藏族村寨包装成天价民宿区……数据显示,中国90%的5A级景区,已沦为资本围猎的战场。本来是人人共享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变成了极少数人攫取利益的工具。
反观荣昌,免费开放七大景区,让千年夏布、陶器等非物遗产重回市井烟火的结果,不仅仅是五一节旅游综合收入暴涨近三倍,卤鹅卖了29万只,而是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环比提升了9.7%。
老胡不是说荣昌区开放机关食堂是在“与民争利”吗?“争利”不假,但那是在为民争利。当每位游客为荣昌带去680元的消费贡献时,虽然七大景区的收益受损,而更多的荣昌老百姓获得了利益。《大学》里说,生之者众、为之者疾,财才能“恒足”。重庆之所以能长期霸占中国文旅TOP10榜单之首,就是因为它有太多的免费景点。
五一节荣昌夏布小镇的游客
三、荣昌告诉我们:路边摊,原来是不会影响市容的。
城市是用来干什么的?它不是用来看的,是老百姓用来谋生的!
“市容”的本质,也不仅仅是好看。政府应该做的,是维护好秩序、维护它的整洁。把“秩序维护”等同于“令行禁止”,驱逐街头艺人、取缔夜市地摊,不是有作为,而是不作为。
当我们的一些城市管理者将“治理现代化”等同于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把智慧城管系统升级到4.0版本、用AI算法精准捕捉每个占道摊贩,然后及时加以“惩治”的时候,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却说:要让群众摆摊多赚点钱,相关部门只需做好引导规范工作,哪怕是摊位摆在政府门口,只要不影响群众正常通行,都是被允许的。
要去接互联网流量带来的“泼天富贵”,荣昌区委区政府的想法,不仅仅是要让荣昌的卤鹅、花猪、夏布、折扇、安陶,又或者是一两家工厂去“接”,而是要让更多的荣昌老百姓去“接”。老百姓拿什么来接?地摊是门槛最低、铺设最快,最适合个体和家庭经营。荣昌的想法就这么简单,所谓的城市治理“秘笈”,只不过是让城市回归“让生活更美好”的本质,城市治理的价值坐标,应该永远指向人民真实的获得感。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城市治理者,始终无法在“民生”与“治理”之间找到平衡?不是因为他们用的“科技狠活儿”不多,而是他们已经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荣昌街头的小贩
四、荣昌告诉我们:政府敞开大门,是没有什么风险的。
政府衙门是干什么的?不就是为了方便老百姓办事吗?
某县花800万元升级政府门禁系统,某市为领导办公室配备生物识别安防装置,某省会城市市政府大院要过三道安检才放行……如此层层设防,防谁?以安全为由,将自己置于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人为构筑起一道道的“治理壁垒”。
“御民如敌”,有这个必要吗?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开放,每天上万人进出区机关,好像也没听说有老百姓聚众闹事;书记区长孤身到群众中间去,与老百姓合影畅谈,好像也没有遭遇“拦路”“围攻”;公务员“变身”服务员,老百姓坐着,公务员站着,好像也没见丢了官威失了威信;机关大院成了停车场,好像也没损害政府啥形象……
老胡只看到了荣昌区机关食堂的开放抢了某些餐馆的“生意”,却没有看到荣昌所“开放”的,根本就不是什么“食堂”“机关大院”,而是它破除了横亘在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一道壁垒。政府越神秘,群众越焦虑;官员越亲民,社会越稳定。荣昌,只不过是在用最原始的政治哲学,重构基层政府与老百姓的关系,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
在荣昌机关食堂排队打饭的游客,所谓的志愿者,原来是机关公务员
城市治理是多维度的,荣昌的流量还在继续,它还会撕碎多少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遮羞布,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