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结束了,但汽车产业巨变的大舞台上,一幕幕全新的戏剧还在演绎:三菱与富士康宣布将在中国台湾量产全新电动汽车,并专供澳洲市场;特朗普汽车关税令巨头们苦不堪言,英国有望与美达成第一份“绥靖”协议,声称要力保汽车工业在美市场份额;丰田下调21%盈利预期,丰田章田自掏腰包收购家族利润奶牛——丰田纺织,以期提振低迷的股价;奔驰、宝马、大众等一票德国车企全面下调营收指标;德国默茨政府上台,老牌柴油发动机品牌道依茨收回“不造武器”的承诺,宣布将生产坦克发动机,因为传统内燃机市场的萎缩看不到头儿。在这一系列“活久见”的剧情中,其实存在着一个标准动作,那就是几乎所有车企都把“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当成了救命稻草。


作为从2001年起就参加上海车展的媒体老兵,近距离观察今年的上海车展,带给我两个感受:一是外资品牌利用中国伙伴在智能技术和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优势,进行反向合资正在开花结果;二是人们对安全和可靠性的重新认知正帮助传统外资车企重拾信心,拉近与新势力品牌和头部中国品牌在市场吸引力上的差距。

智能技术与电动化成为反向合资的标准动作

这次上海车展吸引了大批以团队形式逛展的国外经销商和媒体团队。综合外媒的报道,一线外资品牌利用这次车展展示了他们的全新战略,并试图通过中国消费者的反馈来检验其反向合资的成果。大众、丰田等车企已采取“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试图重新吸引那些选择了价格更低、有更多智能网联技术的本土品牌电动车的消费者。这其中既包括使用全新平台的大众三款纯电、增程及插电混车型,也包括只使用AUDI标识而没有四个圈的全新奥迪,以及丰田、日产完全中国本土化的电动汽车新面孔。

梅赛德斯奔驰CEO康林松在参加中国高层发展论坛期间表示:“电动汽车转型叠加地缘政治与贸易格局的变化,正从根本上挑战整个行业。区域化的趋势无疑将持续存在。这是我从业32年来,从未经历过的最为复杂的局面。”

奔驰在车展前于上海西岸艺术中心的发布会上宣布: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在中国推出其电动CLA车型。在发布会现场,我与全球媒体记者们一同见证了该车型的几大亮点,包括:其核心GPU是一套由其中国研发团队开发的操作系统;亮闪闪的全LED车头,以及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比如该车将具备更远的续航里程(逾500公里)、更快的充电速度以及更先进的接近L3级端到端辅助驾驶能力。 “我们对目前的技术和智能化水平非常有信心。”奔驰首席软件官芒努斯·厄斯特贝里在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这将是一场比拼数字的战斗——看谁的续航里程最长,”厄斯特贝里说,“但我认为,有了CLA,我们会在这场竞赛中稳居前列。”华晨宝马的全新Neue Klasse电动车,明年起将在沈阳量产,宝马称其在中国的研发与设计团队以及阿里巴巴和华为等中国技术合作伙伴都将参与其中。

然而,一线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外资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31%,不到2020年64%的一半。而到了4月,日系车份额已经缩小到10%,法系与韩系车即使加在一起也不到1%。在乘用车分会的销量榜单TOP10中,除了一汽丰田和特斯拉,已经见不到外资品牌的影子。而这一切都是在近两年才累积的结果。德国商报称:吉利与比亚迪联手,已从曾经的霸主大众汽车手中夺走后者曾长期占据的中国最畅销品牌宝座。而另一个重要指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方面,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占据了一季度新车销售量的45%,尽管这一数据略低于去年全年,但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NEV渗透率仍将接近六成,全面碾压燃油车。这才是对以燃油机为立命之本的外资品牌最致命的打击。


在4月22日的大众之夜上,奥迪新设立的仅面向中国的子品牌展示了首款量产车型,车身上没有奥迪标志性的四环车标,只有AUDI四个英文字母。该车型使用奥迪与中国合作伙伴上汽集团(SAIC)联合开发的车辆平台进行生产,主要面向中国本地的年轻消费者。奥迪还有另外18款车型一起亮相本次车展。用众多网红UP主的话讲,这些电动奥迪都有着亮晶晶的LED车头和象征新能源身份的绿色车牌。“去年我们采取了关键举措来确保未来我们能在中国获得成功,”奥迪首席执行官高德诺在新闻稿中称,“在2025上海车展上,我们将展示奥迪在中国都兑现了哪些承诺。”

瑞银(UBS)汽车业分析师巩旻在车展同期的一场论坛上表示,“跨国车企与中国合作伙伴成立的合资公司过去常常充当外国车企所生产车型的销售渠道,但如今中国车企提供车型设计的情况越来越多了”。

不仅一线外资品牌,处在退市边缘的二线品牌也在努力通过反向合资,实现在中国市场活下去的目标:没有参展的神龙汽车弱化了雪铁龙和标致的品牌概念,在工信部的新车目录中拿出了名为”示界“的全新品牌,其首款新车更被冠以30年前闻名遐迩的“富康参数图片)”公之于众;与“爷青结”的操作相反,月销量跌入三位数的马自达在车展上亮相推出了毫无品牌DNA的EZ-6电动轿车,该车采用马自达的中方合作伙伴长安汽车自研的动力总成架构。至于丰田bZ3X,早在上海车展之前就已经出现在中国各大城市的露天广告牌上,车名也是将之前自研的bz4X和比亚迪合资公司的bz3揉在了一起。而作为一款售价10万出头的电动SUV,丰田在研发中更是直接使用了广汽集团的电动汽车平台,超过40%的零配件与广汽埃安Aion V共用。

在市场端,丰田的反向合资与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已经有所回报。特别是其豪华品牌雷克萨斯的销量逆市上扬,带动整个丰田2024年的在华销量达到 180万辆,较2021年最高峰值仅下降了8%。一汽丰田荣放和卡罗拉成为日系车在月度销量榜上最靠前的车型。广汽丰田春节后降价的峰兰达和威兰达也帮助其拿回了更多销量。丰田首席财务官宫崎洋一去年11月曾表示:“未来会有更多中国工程师在中国的工厂为中国客户造车,我们希望朝那个方向再进一步,在两到三年后就会有那样的车展示给人们。”而在车展之前,丰田中国在新闻中表示,名古屋总部将把产品研发的决定权移交给中国部门,“以中国人的头脑和方法,聚焦中国思维”。在车展前一天,丰田还高调宣布与上海市正式签定合同,全面部署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汽车公司的业务,包括设备采购与雇员招聘均已展开。2027年雷克萨斯上海工厂将推出全新纯电车型。丰田中国市场公关部长徐一鸣表示,这款新车将使用丰田在中国生产的电池和底盘系统。

对安全重新解读或成合资车企机会

作为本次车展出现的新变化,安全性能被赋予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工信部在上海车展前一周,召集大约60名各大车企代表开会,并警告企业不要夸大各自辅助驾驶功能的能力。工信部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在拟定中的新版电动智能汽车安全标准意见稿中,有关部门也增加了诸如“不能自燃“、“确保人身安全”等更为严苛的指标。

在监管层施压之际,国内车企正为开发此类系统展开内卷,而特斯拉、大众、奔驰等一线外资对手也都试图在世界最大汽车市场跟上ADAS创新的步伐。安全重提可能会导致车企调整ADAS的研发节奏。据广汽集团营销平台负责人、广汽乘用车总经理黄永强介绍,广汽将向市场推出首款L3级辅助驾驶车型,安全性将在研发生产中被赋予最高的权重,他还强调“车辆一旦发生事故,驾驶者与厂商将按照法规分担责任。”广汽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冯兴亚在车展期间播发的一条视频号内容中也强调“没有安全的智能辅助驾驶是本末倒置。”


各级管理部门收紧宣传和准入的监管措施也影响到车企在展台上使用的营销话术,许多企业CEO在发言中都在强调安全性。”这么大的面积,得花多少钱,所以我心疼“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在发布会上戏言”但是为了展示一个全面进步的奇瑞,这个钱还是要花。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安全性方面,奇瑞所有的新车,这么多的品牌,我们都是用一样的最高标准和重视程度。“作为出口规模最大的中国车企,奇瑞邀请了数量庞大的海外参观团,因此尹同跃的这番话显然也是给场内国外听众的定心丸——”中国汽车是安全的“。而同样拥有巨大海外市场,正在开疆扩土中的吉利高端品牌极氪同样也在强调安全。“安全非常重要,”极氪欧洲公司首席执行官乔瓦尼·兰弗兰奇在4月22日的一场车展圆桌访谈中表示“我们必须对目前所取得的成果保持高度警惕,并时刻检视”。在同一场合,蔚来首席执行官李斌也表示:“我们欢迎政府收紧对ADAS行业的监管。”

更多关于重视安全的报道则在车展后不断见诸网络:华为与中汽技术中心以及另外11家汽车制造商发起了一项联合倡议。在倡议书中,华为CBU业务负责人靳玉志提倡全行业“杜绝虚假宣传,明确各自智驾功能的边界,建立起用户信任”。华为车展期间还发布了其ADAS平台的更新版,配备有防碰撞系统,以及应对爆胎、驾驶员失能的辅助功能。余承东也在近期针对之前的过激言论进行了道歉。理性与谨慎似乎正在对安全的拷问氛围下,重回中国汽车舆论场。另据业内人士透露,比亚迪(BYD)在车展后陆续要求国内媒体和汽车大V避免使用“天神之眼”(God's Eye)或者“代客泊车”之类的关键词。

除了华为和比亚迪,众多汽车企业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在近期的媒体新闻稿中均把“智驾”、“自动驾驶”这样的字眼换成了“辅助驾驶”或“组合驾驶辅助”。

一线外资应该能看到重视安全带来的机会,因为QDR(质量耐久可靠)历来是“强者恒强“的关键,但在近年来的电动车浪潮中,这些指标曾经一度被忽视。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总裁佟欧福在“技术奔驰”发布会上表示,即使该公司开发了“方便、可靠”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平台,但仍强调驾驶员需要全程保持关注。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则在发布会后对记者们称: “我们阅读了(工信部)指令,其部分内容是对原始设备制造商发出的行动号召,要求进行清晰的沟通。” “对大众汽车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 Blume)在上海车展开幕前夕的大众之夜上使用了类似的话术,“新兴的ADAS技术不可避免会存在缺陷辩护。汽车不可能有零缺陷的系统,安全始终在路上”。

二手车保值率向来是考察汽车消费市场用户口碑的风向标,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4月份报告,合资品牌保值率在经历了长时间低迷之后,除少数韩系品牌仍在下跌外,多数已经止跌回稳,部分日系、德国系品牌开始较大幅度的回升。虽然合资燃油车一口价政策仍在发酵,合资车的价格仍有可能继续下行,但对于安全可靠的老牌燃油车的依赖,似乎正在中年以上购车用户群体回归,合资品牌市场也出现了企稳迹象。强调安全和质量是通过坚持传统来“取长”;反向合资则是通过向中国同行学习来“补短”,一线外资品牌或可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实现进步,弥合与中国汽车企业之间的差距,守住已经被蚕食但仍有一定规模的中国市场这块阵地,进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市场活下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