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无人机战术可以说让俄罗斯和美国都非常头疼,乌克兰曾经通过无人机直接千里奔袭,炸毁俄罗斯的炼油厂。而美军在红海多次遭到无人机打击。
而这根本的原因,是美军和俄军在数字化战争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滞后,无论是美军还是俄军,雷达技术和网络技术都已经落后了。
这就导致了美军和俄军防空系统在应对无人机尤其是“低慢小”(低空、慢速、小型)目标的探测与拦截难度极高。传统防空系统依赖雷达进行预警和跟踪,但这类无人机飞行高度低,常被地形或建筑物遮挡,且雷达反射截面积小,极易被误判为鸟类或杂波过滤掉。美国军事基地频繁遭遇不明无人机侵扰时,雷达系统未能有效识别,导致F-22等先进战机被迫依赖防护网等被动防御措施,即便如此,仍难以应对重量轻、速度慢但数量多的小型无人机集群攻击。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也面临类似问题,乌军利用FPV自杀式无人机与巡飞弹发动突袭,俄军传统防空系统因无法有效追踪低空目标,不得不临时加装栅格装甲或电子干扰设备,但这些措施往往影响装备机动性且难以应对技术迭代后的无人机。
但是应对无人机打击,对于中国而言,却并不是一个难题,中国反无人机的技术在此次印巴冲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不得不说,印度是中国的金牌推销员,此前中国歼10C挂载霹雳15摧毁3架阵风,直接让歼10C声名大噪。
而如今,印度在自己的阵风战机被摧毁以后,也学习了俄乌冲突的经验,开始利用无人机对巴基斯坦进行打击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巴基斯坦直接击落了印度77架无人机。而且是以色列制造的“哈洛普”无人机。
印度的无人机主要是从以色列进口的,价格可以说非常昂贵,主要就是“哈比"和”哈洛普“,“哈比”无人机是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可从卡车上机动发射,通过自动追踪敌方雷达系统进行自主攻击,被誉为“空中女妖”和“雷达杀手” 。“哈洛普”其实是“哈比”的深度改进型,其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它的主要特点是依靠较小的体积可躲避敌方地对空导弹和雷达的追踪,主要针对敌方防空武器,在第二次纳卡冲突期间被阿塞拜疆投入战场,也正是在此次战役之中,全球发现了无人机在现代化战争中具有扭转战局的核心作用,由此各国大力发展无人机,可以说,以色列的这2款无人机是全球军用无人机的经典之作。
但是在中国的红旗16面前,统统都不够看,作为一款中程防空导弹系统,红旗-16最初的设计目标主要是拦截飞机、巡航导弹等传统空中威胁,但随着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应用,其技术改进和战术应用不断扩展,逐步强化了对“低小慢”无人机的拦截能力。
首先,红旗-16的雷达系统经过升级,显著增强了对低空、慢速、小型目标的探测能力。早期的红旗-16配备二维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具备多目标跟踪和抗干扰能力,但针对无人机这类反射截面积小、飞行高度低的目标,其探测距离和精度存在局限。为此,后续改进型如红旗-16B和红旗-16FE引入了更先进的雷达技术,例如增加独立的光学/红外传感器模块,结合相控阵雷达的多频段扫描能力,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快速捕捉并锁定无人机目标。例如,红旗-16FE的雷达探测距离提升至160公里,并具备同时跟踪48个目标的能力,显著扩展了对低空目标的覆盖范围。
巴基斯坦采购的是红旗16的外贸版LY-80,这是中国专门为巴基斯坦所定制的,性能可以说非常出色。
因为都是中国武器,巴基斯坦以ZDK-03预警机、地面通讯中继指挥方舱、LINK-17战术数据链系统、地面战术数据处理中心、巴基斯坦国家服务网为核心,初步建立起巴基斯坦三军空地一体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指挥体系。所有我们的LY-80出口型与远程预警雷达、空中预警机及指挥控制系统联动,形成从探测到拦截的完整链条。当预警系统发现敌方无人机或导弹发射后,目标信息可实时传输至红旗-16系统,后者快速计算弹道并实施拦截。这种体系化优势不仅提升了单套系统的反应速度,还通过数据共享增强了整体防御网络的抗饱和攻击能力。
而这也正是印度的劣势,万国牌武器,在信息化作者时代,缺乏数据的互通性,那么就只能被各个击破。
而77架无人机的骄人战绩更加说明了,在中式武器体系下,巴基斯坦以减配版装备,就能超高比例拦下性能良好的无人机偷袭,解决了本次俄乌战争中最大难题--反低、慢、小的无人机,再次证明了耿爽大使“如果中国真的在军事上援助俄罗斯,那么俄乌战局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的含金量。
既然巴基斯坦拿着中国二流武器都可以发挥这样的效果,那么中国手里的王牌,究竟有多恐怖,其他各国就要掂量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