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这边刚同意面谈,美方那头就变脸变得比翻书还快,不到24小时,特朗普政府又变脸。



先是特朗普在5月7日亲自出面放话,声称自己绝不会为了谈判而主动降低对华关税,什么减税优待,那是“想都别想”。

结果转眼间风向大变,连自己都开始“打脸自己”,原话全作废。

而美财长发出新威胁,中方回应亮了!



中国刚同意面谈,特朗普又变脸

关于这场瑞士会面的来龙去脉,美方一开始还试图营造一种轻松的感觉。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故作轻松地表示,是“碰巧”得知中方代表团也在欧洲,如果他们顺路经过瑞士,说不定能聊上一聊。



可是,当有记者当场追问是谁先提的会面请求时,这位一向精于表达的部长却突然词穷,话锋一转、避重就轻,场面颇为尴尬。

反观中方,态度则干脆得多、坦率得多。

中国外交部和驻美使馆双双发声,明确指出此次会谈“应美方请求举行”,且是在中方经过充分信息评估之后才作出的回应。





其实,早在4月下旬,美国方面就已通过多条渠道频繁接触中方,甚至有意放出“中美将就关税问题重新谈判”的信号,试图营造中方“点头答应”的错觉。

但中方很快就公开辟谣,并提醒美方不要试图混淆视听、操纵舆论。

谁主动,谁被动,一目了然。



早在5月初,中国商务部就对美方多次释放出的“想谈”的信号作出了回应,不过话里话外透着清醒与冷静。

官方虽然表示“正在评估”,但同时也毫不客气地指出,美方若真心想谈,得先拿出点诚意来,尤其要“纠正错误”。

言下之意就是:你想谈,没问题,但别想着一边施压一边要人配合,平等和尊重是起码的门槛,不然免谈。



可中方话音未落,美国那边就给了个“神反转”。

据美媒披露,美国国会正在酝酿的新财年预算中,国防开支将飙升至惊人的1.01万亿美元,比上一年猛增13%,这还是史上头一遭。

这笔钱将砸向导弹防御、核武库升级、无人机作战等高技术军备,说白了,就是在加速军事对抗筹码的堆砌。

一边递橄榄枝,一边挥狼牙棒,美方这出“双面外交”,实在让人难以信服其“真想谈”。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经济现状却让华盛顿越来越焦虑。

取消加征关税的呼声此起彼伏,不是空穴来风。

有报告称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可能萎缩0.3%,通胀率更被部分机构测算为高达6.8%。



经济低迷引发社会不满,大规模抗议活动蔓延至30个州,股市债市一片动荡。

可以说,现在的白宫,是真的“火烧眉毛”,急需一根外部的稻草,哪怕这根稻草来自他们过去口口声声要“脱钩”的中国。



美财长发出新威胁,中方回应亮了

在这样紧绷的财政背景下,美国的预算安排显得格外刺眼。

一边大刀阔斧砍民生开支,据说非国防预算可能要缩水多达23%.

另一边却挥金如土,砸下破纪录的万亿美元大搞军备扩张。



与此同时,美国国债已飙破36万亿美元的红线,这样的军费狂欢,无非是两种结果:要么加速债务膨胀,把后代拖进财政黑洞;要么硬挤民生开支,让普通家庭更难以为继。

这份账本,怎么看都经不起仔细推敲。



更令人侧目的,是美方在对华接触问题上的前后不一。

中方刚刚表达了愿意对话的善意,美方某些人就又“变脸”了。

特朗普出来放话,说除非中国做出巨大让步,否则关税一分都不会降,这位前总统可是一度承认加税伤己的。



财政部长耶伦也在国会上暗示,不该再把中国当“发展中国家”,试图用这个“标签战”来压价、讨筹码。

一边喊着合作,一边伸手要牌,这波操作,你怎么看?



面对美方反复横跳、时紧时松的“谈判套路”和步步加码的施压手段,中方的态度始终硬气、立场如磐。

中国外交部早已多次放话: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坚不可摧,捍卫公平正义、守护多边贸易体系的初心从未动摇。

如果美方打着“对话”的幌子,实则玩的是“讹诈外交”、强买强卖的老把戏,那中方一句话奉还:谈判不是“投降书”,更不会为达成协议而出卖原则。





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满满的局势,中国早已未雨绸缪、出招不断。

在经济层面,除了精准反制美方加征关税,中国还牢牢把控稀土等关键原材料供应链“命门”,打出资源牌不手软。

同时,借助RCEP、上合组织等多边合作平台,加快拓展东盟、中亚等新兴市场,减少对美依赖,把“朋友圈”越做越大。



在规则层面,中国也不再只做“沉默的大国”,而是通过WTO等国际舞台,直击美方单边主义的软肋,发出强有力的制度反击。

至于军事安全,中国更不是“任人揉捏”的角色。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歼-20隐形战机、055万吨大驱等尖端装备不断列装,彰显出中国在自主防务领域的跃升速度,也在悄然改变着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天平。

中方表态已经很清楚: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怕事。



就在美国一些鹰派政客口口声声要对华“强硬到底”之际,美联储那边却悄悄按下暂停键,决定维持利率不变。

而联储主席鲍威尔更是以一种“既不拒绝也不配合”的方式,回避了与总统的直接会面,耐人寻味。

这一切,无不暴露出美国内部政策运作的张力,表面风光,背后胶着。



放眼国际,日本、哥伦比亚、东盟等经济体也不再对美方的“关税大棒”买账。

眼见单边主义大行其道,各国逐渐意识到:与其被牵着鼻子走,不如自谋出路。

“去美元化”已不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从阿根廷到沙特,从俄印结算到中法能源交易,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用实际行动削弱美元在全球金融中的霸权地位,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也悄然下滑。



至于即将在瑞士上演的这场会面,外界普遍将其视为一场“试水之谈”,谁也不指望它能立刻解决问题。

毕竟,关税这摊浑水牵扯太广,谈判想见真章,光靠场面话可不行,美方得先学会收起那套“朝令夕改”的老毛病。



参考信源

闪电新闻



中国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