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又来了!
根据河南省气象部门最新消息,
今天白天到傍晚,
将会是本轮大风的最强时段,
中西部及西北部阵风可达8-10级。
在诗人笔下春天多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新来两岸垂”的景象,但今年却有两副面孔,一面温柔和煦,一面疯狂暴躁。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今年4月以来,河南全省平均大风日数2.1天,较常年同期(0.6天)偏多2.7倍,比近五年同期(0.5天)偏多2.9倍。气象专家表示,这一异常现象与冷暖气团频繁交汇、高空环流异常及拉尼娜气候效应密切相关。
为何今年春季大风天气如此频繁?
气象专家指出,春季冷暖气团在河南交汇,形成较大气压梯度,是导致大风产生的重要原因。特别是4月,副高偏强偏西,河南温高雨少,白天地面升温迅速,而高空大气还保留着冬天气温低、风力大的特点。加上冷空气活动频繁,河南处在西高东低的气压场中,有利于冷空气南下,诸多因素叠加导致大风天气频发。此外,今年是拉尼娜衰减年,在拉尼娜背景下大气环流异常,冬季风相对偏强,干燥北风较多,雨雪天气少,进一步加剧了大风天气的出现。
针对突发性大风,各级气象部门基于多源观测和预报数据进行研判,对于影响区内已经或可能达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标准的情况,制作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公开播发预警信息。
大风天气给农业和交通等主要行业带来了诸多影响
在农业方面,大风高温加速了土壤水分蒸发,截至5月6日17时,全省有47%的自动墒情监测站0-20厘米土壤缺墒。当前河南大部麦区已进入灌浆期,土壤持续缺墒将会影响小麦正常灌浆。省气象局每日为省农业农村厅提供墒情监测信息,建议尚未进入灌浆后期的麦田,可根据土壤墒情酌情浇水,需选择无风天气小水细浇,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小麦倒伏和早衰。
交通方面, 大风天气带来了多方面风险。在道路交通中,横风(侧向风)是高速公路、桥梁及隧道口的常见威胁,车辆稳定性下降,当以较高速度行驶时,侧向风力易导致车身偏移甚至侧翻;大风常伴随沙尘或扬沙,使能见度受限,驾驶员视线受阻,对突发情况的反应时间缩短,易引发追尾或剐蹭事故;广告牌、树枝、建筑围挡等高空坠物隐患也威胁着车辆及行人安全;航空运输中,大风会导致飞机起降困难,中低空飞行时颠簸加剧,甚至可能因侧风超标引发复飞或备降;水上交通受强风浪冲击,船舶易颠簸、失控,甚至在暴风中搁浅或倾覆。铁路运输中,强风可能导致列车稳定性下降甚至脱轨、造成接触网故障、干扰铁路信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