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美国又开始耍手段了!”
李在明居然被再次审判了!李在明被审这事可谓一波三折,5月1日,韩国大法院(最高法院)推翻了对总统候选人李在明的二审无罪判决,并将其发回首尔高等法院重审。
美国一直是韩国的“好朋友”,韩国政府也一直被其渗透着,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老美又在使坏了,网友在关注李在明的同时,对韩国司法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韩国司法为何会沦变成党羽斗争的手段?美国到底在背后做了些什么?
事件经过
李在明,这位在韩国政治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其政治生涯一直备受关注,此次涉及他的案件主要围绕其在2021年竞选总统期间的言行展开。
检方指控李在明在两个关键问题上涉嫌作出虚假陈述:一是否认与大庄洞地产违规案的核心人物金文起有往来;二是在韩国食品研究院土地用途变更事件中提供不实说明。
2024年11月,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定李在明违反《公职选举法》,判处其一年有期徒刑,缓刑两年,李在明不服判决,提起上诉,时间来到 2025年3月26日,剧情出现反转,首尔高等法院二审推翻了一审判决,宣告李在明无罪。
这一无罪判决让李在明的支持者们欢呼雀跃,也让他在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中的前景变得一片光明,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多月后的5月1日,韩国大法院以10比2的投票结果推翻了二审无罪判决。
大法院认为,二审法院在法律适用上存在错误,李在明的相关言论应被认定为 “公布虚假信息”,而非简单的 “意见表达”,这一裁决瞬间让李在明再次陷入困境,其总统竞选之路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首尔高等法院随后宣布将在5月15日开始第一次重审,不过在5月7日,首尔高等法院又宣布接受李在明方面提出的延期申请,决定将重审首次开庭日期推迟至大选后的6月18日。
美国的动机
美国在韩国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自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一系列手段在韩国建立起了强大的影响力,韩国在许多方面都对美国存在依赖。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对于韩国的政治走向有着强烈的干预意愿,特别是当涉及到可能影响其在东北亚地区战略布局的关键节点时。
李在明的政治主张与政策倾向,触动了美国的敏感神经,李在明明确表示韩国不应该卷入台海问题,以免与中国产生不必要的对立,对于备受争议的萨德系统,他同样持反对态度,认为追加部署只会损害韩国的主权利益。
他还主张重启开城工业园和金刚山旅游项目,以缓解韩朝关系,减少韩国对美国的战略依赖,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这些主张如果得以实施,将对美国在东北亚的战略布局产生重大冲击。
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来加强对我国和俄罗斯的军事威慑,而李在明反对萨德追加部署的立场无疑是对美国这一战略的直接挑战,在台海问题上,美国也希望韩国能够跟随其步伐,对中国进行围堵,而李在明不卷入台海问题的表态显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此外,李在明改善韩朝关系的主张,可能会削弱美国在朝鲜半岛事务中的主导权,因此,为了维护自身在东北亚地区的霸权地位和地缘政治利益,美国不希望李在明上台执政。
美国的手段
韩国的检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主导构建的,朝鲜战争后,美国为了加强对韩国的控制,按照自己的意愿对韩国的司法体系进行了改造。
韩国检察系统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这使得其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美国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提供资金支持、培训检察官和法官等方式,在韩国检察系统中培植亲美势力,使其成为美国干预韩国政治的工具。
在李在明案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利用韩国司法体系进行干预的痕迹,大法院对李在明案件的判决过程异常迅速,仅用34天就完成了审理并作出判决,而且12名大法官集体参与审议,这种 “全员审理” 机制在韩国司法史上非常罕见。
此外,大法院在没有开庭辩论的情况下仓促宣判,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司法惯例,这种反常的操作很难不让人怀疑背后有美国势力在推动,目的就是在总统大选前对李在明进行 “司法追杀”,剥夺其参选资格。
除了利用司法体系,美国还通过发动舆论战来抹黑李在明,美国借助其在全球媒体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在韩国本土的一些亲美团体和媒体,给李在明打上“亲华派”的标签。
在国际舆论场中,将李在明描述为会损害美国利益、破坏美韩同盟关系的人物,在美国的操纵下,一些不实信息和负面报道充斥着韩国媒体,试图误导韩国民众对李在明的看法,降低其在选民中的支持率。
例如,美国资助的一些韩国本土智库和非政府组织,频繁发布报告和评论,指责李在明的政策主张会让韩国在安全上陷入孤立,在经济上失去美国的支持,这些舆论攻势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韩国的舆论环境,给李在明的竞选活动带来了负面影响。
韩国人民的态度
李在明案件的裁决结果引发了韩国民众的强烈反应,许多韩国民众认为这是一场政治阴谋,是美国和韩国国内保守势力为了阻止李在明上台而使出的下流手段。
共同民主党及其支持者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要求大法院重新审视判决结果,还李在明一个公正,在抗议活动中,民众高举标语,上面写着“反对政治审判”“捍卫民主权利”等字样,表达了他们对司法公正被践踏的愤怒。
一些民众表示,美国的干预行为严重侵犯了韩国的主权,韩国的政治应该由韩国人民自己决定,而不是被美国操纵,韩国法律界的一些人士也对大法院的判决提出了质疑。
他们指出,大法院的判决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明显违背了司法公正的原则,首尔中央地方法院的一名法官甚至公开质疑大法院院长曹喜大“行为反常、积极介入案件”,暗示判决可能受到了外部干预。
此外,从民调数据来看,尽管美国和韩国保守势力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打压李在明,但他在民众中的支持率依然居高不下。民调机构 “真实计量器” 5月5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在假设的 “三人对决” 格局中,李在明的支持率为 46.6%,远远高于其他候选人。
这表明韩国民众对于李在明的政策主张是认可的,他们希望李在明能够带领韩国走上一条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
韩国大法院对李在明案件的裁决,背后隐藏着美国为维护自身在东北亚地区战略利益而进行的政治干预,美国通过利用韩国的司法体系和发动舆论战等手段,试图阻止李在明上台执政。
然而,韩国民众并没有被美国的这些手段所左右,他们通过示威抗议等方式表达了对美国干预行为的不满和对司法公正的追求。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韩国国内的一场政治风波,更是反映了在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下,大国博弈对中小国家主权和政治独立性的冲击,韩国在中美之间面临着艰难的战略选择,而美国的干预行为无疑加剧了韩国政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个人看法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一贯的霸权行径,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美国不惜干涉他国内政,破坏他国的民主进程,韩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本应该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政治走向,但却在美国的阴影下举步维艰。
对于韩国而言,这是一个关键时刻,韩国民众需要更加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民主权利和国家主权,不被外部势力所左右,同时,韩国的政治精英们也应该团结起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制定符合韩国国家利益的政策。
从更广泛的国际视角来看,这一事件也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外部势力的各种挑战。
信息来源
封面新闻 《李在明案,发回重审》
环球网 《韩朝因金刚山旅游陷争端 双边对话再遇阻》
环球时报《韩国最大在野党要求推迟重审李在明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文章可能会有些润色,请广大条友理性观看,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