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人民网南宁5月9日电 (何宁)5月8日,广西举行“久久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广西防汛抗旱工作有关情况。
发布会介绍,2025年广西气候总体上属一般到偏差年景,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经综合分析研判,当前广西防汛抗旱主要面临四大风险:
一是“旱涝急转”风险。去年11月至今,全区平均降水量122.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近七成,前期干旱造成山体岩石和土壤的稳定性降低,后期降雨迅速增加,易引发山洪和地质灾害。
二是“外洪内涝”风险。汛期江河洪水态势总体偏差,主要江河出现超警洪水的可能性大,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偏低,部分城市洪涝统筹、联排联调能力不足,乡村抗洪基础能力弱,有可能引发外洪内涝。
三是“地质灾害”风险。全区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底数大,80%集中发生在主汛期,一些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具有不确定性,夜间出险防范难度将更大。
四是“风暴潮叠加”风险。预计影响广西的台风有4—5个,出现较大天文大潮9次,沿海风暴增水过程多,一旦出现强风、暴雨、天文潮与风暴潮碰头叠加,将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威胁。
面对防汛抗旱严峻形势,目前广西抢抓防汛“窗口期”,聚焦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山塘水库河网、江河沿岸低洼易洪区、城镇易涝积水点、重大基础设施等防洪风险隐患,全面开展“拉网式”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2.8万处问题隐患,按要求落实闭环管控。
据介绍,全区储备各类应急物资791.1万件,总价值约9.8亿元,为多灾易灾地区配备4900余台卫星电话、集群对讲机和北斗终端,建立2.2万余名的应急抢险专业队伍,打造1.6万余支、32万余人社区响应队,做好防汛救灾充分准备。针对高风险区域,广西靠前部署队伍、物资和力量,确保第一时间高效抢险救援。发生灾情险情后,加强统筹协调,迅速组织群众安全转移,及时处置工程险情,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