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5月6日,斯诺克世锦赛决赛上,赵心童身为一个拿着外卡参赛的的业余选手,一路过关斩将,一杆清台成为中国,甚至亚洲第一个斯诺克世锦赛冠军。
这几天赵心童名声大噪,但是俗话说人怕出门,猪怕壮,赵心童一战成名之后,这几天关于他的争议都没有断过,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呢?
赵心童与斯诺克
赵心童能走到今天,也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他家境尚可,但从事体育竞技,天赋和热爱更为关键,据说他八岁时看到丁俊晖夺冠,便立志成为那样的顶尖球手。
父母也相当支持,专门改造房间作球房,并聘请教练,他自己也争气,从小就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台球天赋,进步神速,十几岁便在国内比赛中崭露头角。
之后进入国家队,成为职业选手,也曾拿下过三大赛之一的英锦赛冠军,一度被视为中国斯诺克的希望之星。
那段漫长的禁赛期,对他而言无疑是炼狱般的煎熬,朋友疏远,赞助全无,每天独自一人闷在球房里苦练,其中的孤独与压力,非亲历者难以想象。
如今他以业余身份复出,憋着一股劲要证明自己,这次世锦赛夺冠,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自我救赎。
巨额奖金大缩水
先从最扎眼的奖金说起,冠军将近50万英镑(483万人民币),这么多奖金听着着实诱人,可球迷们还没来得及替赵心童高兴,账单明细就透出了凉意。
这笔钱,真正能落到他口袋里的,恐怕连一半都悬,消息一出,球迷圈里顿时议论纷纷,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到手却可能连一半都保不住,这事儿搁谁身上不嘀咕?
那么这剩下的那一半都去哪里了呢?第一道关卡就是世界台联,他们先要抽走2.5%作为“发展基金”,这就没了一万多英镑。
比赛在英国办,英国的税法可不含糊,个人所得税最高一档直奔45%,再加上近两万英镑的国民保险,这么七扣八扣,有人估算他实际到手也就三十来万英镑。
倘若再算上团队分成、教练费用等,最终到手的数字,恐怕只有二十多万英镑,这点钱,要在物价不低的英国维持训练和生活,能撑几年都得打个问号,运动员的汗水,难道就这么不值钱?
“前科”阴影挥之不去
除了奖金的争议外,赵心童身上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段并不光彩的赌球禁赛史。
这事儿发生在2023年,他因涉嫌操纵比赛结果,遭到了世界台联的长期禁赛,国内台协也追加了处罚,这几乎是断送职业生涯的重创,赞助商纷纷解约,个人声誉一落千丈。
虽然按照规定,他的国际禁赛期已满,可以参加本次世锦赛,但在国内,他依然处于禁赛状态,无法参加国内的比赛,有了这样的“前科”,难免一些人会戴着有色眼镜审视他。
尤其在这次世锦赛决赛的某个阶段,赵心童在大幅领先的情况下,突然手感冰凉,连输数局,让对手一度看到了翻盘的希望。
这一幕不禁让一些人心里打鼓,这里头是不是又有“说道”?是不是又在“配合”打球?当然,这些都只是缺乏实证的猜测,可一旦这种声音出现,多少会冲淡他这个冠军的成色。
业余选手一步登天
钱的事儿还没算明白,冠军的含金量也不明,规则的争议又来了,赵心童这次夺冠,身份比较特殊,他是持外卡参赛的,严格来说算是个“业余选手”。
一个业余选手,居然能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捧起世锦赛冠军奖杯,这本身就是个天大的冷门,足够写进斯诺克历史了。
可问题就出在这“业余”二字上,按常理,业余选手若想转职业,积分得从零开始老老实实打起。
但世界斯诺克巡回赛(WST)这次却给赵心童开了“超级绿灯”,他的冠军奖金和排名积分,竟然直接计入了职业选手的排名体系,这么一来,他瞬间空降世界第十一。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那些勤勤恳恳打了一整年职业巡回赛,辛辛苦苦攒积分的选手们能乐意吗?自己拼死拼活,结果被一个“编外人员”弯道超车,甚至有些人的种子席位都因此受到了直接冲击。
这就好比大家都在规规矩矩排队买票,突然有人从旁边直接插队到了最前面,还拿走了最好的位置,公平何在?
不少职业选手公开表达了不满,认为这对其他选手极不公平,更有甚者呼吁取消他的奖金,外卡制度的初衷是给新人机会、增加比赛的观赏性,结果却暴露了规则的巨大漏洞。
结语
一个冠军头衔,竟能牵扯出如此多的风波与争议,也确实令人唏嘘,奖金分配的合理性、业余与职业选手的界限、以及如何对待有过污点的运动员。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赵心童个人需要面对的,更是整个斯诺克运动乃至更广泛的体育界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参考资料
新华网2023-1-4《斯诺克球员赵心童、张健康因涉嫌操纵比赛遭禁赛》
人民网2021-12-7《他为斯诺克带来全新的“中国童话’》
浙江日报2025-05-06《潮评丨厚积薄发方能“一杆清台”》